滴灌“滴”出丰收田
内蒙古新闻网  20-08-31 09:49  【打印本页】  来源:呼和浩特日报

  金秋时节走进和林县大红城乡三道营村,玉米地里一穗穗玉米棒子宣告了今年玉米种植的大丰收。

  “这是俺们村50年来第一次看到长势这么好的玉米,估计今年每亩能上两千多斤。”笑逐颜开的村民高兴地说。

  为什么今年三道营村的玉米收成这么好呢?说来话长。

  三道营村土地以丘陵为主,全部都是坡梁地,一直以来村民都是靠天吃饭。今年春天,三道营村又遇上多年不遇的旱情,村民们连庄稼都种不下去。

  为了改变三道营村广种薄收靠天吃饭的现状,村“两委”研究决定,一定要建设水利设施,把旱地变成水浇地。

  “当时的当务之急就是要铺设输水管道,取水灌溉。”三道营村党支部书记云建军告诉记者,由于施工需要钱,需要施工队伍,他先自筹资金20多万元,以最短的时间组建了村民施工队,经过20多天夜以继日的施工,共铺设了一万多米覆盖3个自然村2000亩耕地的输水管道。为了省水、省时、省力,这2000亩耕地全部建成滴灌。

  旱地变成了水浇地,农作物生长有了保障。云建军带头用滴灌种植了三道营村从来没种过的高产东北大豆和一穴两株、一穴三株的高产玉米。“要是种植成功了,就可以推广到全村,就能改变三道营村单一的种植结构,将高产的大豆和玉米打造成三道营村‘一村一品’的特色农业产品。”云建军说。

  如今,三道营村又有了新的规划,让耕地都用上滴灌,让耕种都实现机械化,让农业合作社聚合起集体的力量。

  三道营村正一步一步实现着美丽乡村的小康新梦想。

  (李海珍)


[责任编辑: 白静]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