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整洁了,健康也有了保障,良性循环的基础打下了,下一步就是怎么让贫困户脱贫、让村里人都富起来了。
头脑灵活、思路清晰的张海东想出了许多土里“淘金”的点子。
西塔日牙图村的土壤不肥、碱性大,以往种玉米收成不好,村民种植积极性不高,有些地干脆就撂荒了。在农村长大的张海东各个地块走了一圈,一边仔细查看土壤情况,一边在心里盘算怎样提高种植收益。
“凭我的经验这地适合种地瓜,后来请专家‘把脉’,结果真和我想的一样!”有了专家的定论,张海东心里就托了底。
有了土里“淘金”的点子,张海东开始“秘密行动”——2019年春天,他说服村民王国忠拿出2.5亩地栽地瓜……到了秋收季,张海东找人起地瓜、装车运走,村民一头雾水,不知道张书记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没几天,来了一辆小货车,一捆捆地瓜粉卸到了村里。
见村民都来围观,张海东拿起一捆地瓜粉,向村民“炫耀”:“种地瓜一亩地能产600斤粉条,粉条按市场上批发价8元一斤计算,这一亩地就能收入4800块钱!你们种玉米一亩地能卖多少钱?”见村民都不吭声,张海东继续道:“种地瓜一年浇2次水就行,膜下滴灌省水省肥,一亩地的成本是1400块钱。你们种玉米一年的水、电、肥得投入多少钱?”大家开始交头接耳,张海东示意大家继续认真听,指着村里的一间空房,说:“明年秋天,咱们村里自己建一个粉条加工厂,自己种出的地瓜自己加工,再注册个绿色食品品牌,我负责联系销路,咱这纯绿色地瓜粉能卖个更好的价钱!”村民不淡定了:“咱咋没想到这挣钱的法子呢!”
“宣传说教都没有用,让农民看到实在收益,他们自己就会选择了。”张海东十分了解农民的心理,让村里人转变种植方向的妙招起了作用,今年春耕前,不少村民找到张海东,申请加入地瓜粉生产加工产业链。
“种植之前要先考虑市场需求和销售情况,做好调研和规划,大家看种地瓜赚钱,就都去种,结果供大于求,卖不出去反倒变成了赔本买卖。”张海东提醒村民不要盲目跟风,并告知村民村里今年计划种植地瓜50亩,村民自愿报名将土地以700元一亩的价格流转给村里,用于统一栽种地瓜,获得收益可以分红。
“不想种地瓜的可以考虑搞林下经济啊!”张海东又开始给有经济实力的村民推荐他的新“淘金”方案:种植果树等经济林,同时养殖鸡、鸭、鹅、猪,进一步发展可以开发采摘、“农家乐”等项目……有村民质疑:“种树至少要3年才能见效益,这3年里我们靠啥生活?”“大伙别急,方案我都想好了:头几年咱们可以在林下种绿豆,苗长高后不耽误养殖,收益也很可观!”
如今,村里的好多荒地都种上了果树,张海东又开始酝酿新的“淘金”点子了……(记者贾雪 田川 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