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下山药蛋 收获“金疙瘩”
内蒙古新闻网  20-09-10 09:45  【打印本页】  来源:呼和浩特日报

  村民家热腾腾的土豆出锅了

  “你瞅瞅,今年这马铃薯表皮多光滑,口感也特别好。”赛罕区榆林镇红吉讨号村党支部书记郭栓枝拿着刚从地里起出来的马铃薯喜上眉梢。

  眼下正值马铃薯收获期。赛罕区榆林镇红吉讨号村的马铃薯种植基地内机器轰鸣,村民们捡的捡、装车的装车、运的运,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沉甸甸的马铃薯带给老百姓丰收的喜悦,也点燃了村民们增收致富的新希望。

  “从目前的收获情况看,今年马铃薯亩产能达到6000斤以上,比去年亩产增加2000多斤,村民每亩地的分红在500元左右,收益比往年大大增加,马铃薯丰收了,一年的辛苦没有白费”。看着地上刚刚收获的“金豆豆”,郭栓枝的脸上满是笑容,“我们村的红吉薯,用的是羊粪和有机肥,口感绵软、个头儿均匀,薯形好,方便加工,欢迎各位朋友前来采购!”

  “去年,赛罕区农牧局拨付了50多万元,赛罕区委组织部拨付了10万元,支持我们村‘一村一品’的马铃薯产业,我们用这笔资金购置了从马铃薯播种到收获的全套机械,大大节约了马铃薯种植成本。今年,村集体还将农机用于社会化服务,500多亩地的农机社会化服务费还可以用来壮大村集体经济,帮助村民建立长效脱贫机制。”郭栓枝告诉记者,机械化种植、高科技培育,让村民们脱贫致富的心气更高。500多亩的山药蛋埋下去,到现在收获,挖出来的都是一个个货真价实的“金疙瘩”。“别看这一颗颗小小的马铃薯,让我们找到了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去年我个人种植了20亩,收入不错,一亩地能达到4000元,今年又追加了20亩,把种玉米的地全种了马铃薯!”站在田边,看着眼前起出来的一颗颗“金疙瘩”,村民梁珍平的眼里充满了期待和喜悦。

  马铃薯产业的壮大助力了红吉讨号村的村集体经济发展,不少村民也参与到合作社种植马铃薯队伍中,他们不光可以种自己家的地,还可以在合作社打工,多样化的增收方式让村民们致富的热情更加高涨。村民邢志刚告诉记者,“今年,村集体经济规模更大了,打工一天能挣130元,光打工这一项就能多收入不少。总体来说,我家今年的家庭收入相比往年提高很多。”

  除此之外,为了推动村里马铃薯产业更加专业化、多样化和标准化,红吉讨号村专门从上海引进了经济效益更高的新品种——紫色马铃薯,它使用生态种植方式,全程不施化肥农药,所以长出来的土豆个头不大,但表皮很光滑,口感清淡,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钾磷铁,还有花青素,营养丰富,老少皆宜。

  据了解,为了精准长效决胜脱贫攻坚,助力乡村经济发展,红吉讨号村及时调整产业种植结构,成立了赛罕区第一个村集体马铃薯种植基地,打造以马铃薯为主的“一村一品”项目。“下一步,红吉讨号村将以马铃薯种植为主导产业,发展乡村旅游项目、葡萄采摘园、民俗展览馆等,申报马铃薯地理标识,加工各类农副产品,建设红吉特色小镇,打造大美红吉讨号村。”榆林镇党委副书记徐志宏告诉记者,“在薯花盛开的季节,红吉讨号村还将继续举办‘红吉薯花开’乡村旅游文化节。金秋时节,我们诚邀向往田园生活的市民来红吉讨号村度假旅游、观赏自然风光、品尝正宗的全马铃薯宴。”(记者刘军通讯员冯磊)


[责任编辑: 王彤]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