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哈河镇:好产业让脱贫户稳定增收
内蒙古新闻网  20-09-11 16:32  【打印本页】  来源:巴彦淖尔日报

  楚鲁图村5000亩“张杂谷”丰收在望

  近年来,石哈河镇建立带贫减贫机制,整合集体经济和扶贫资金,高标准打造扶贫产业园,通过股份式保底收益、劳务式就业带动、产业式龙头企业带动等方式,实现全镇有劳力的贫困户产业全覆盖。

  格日楚鲁村高标准肉牛养殖扶贫产业园,村民张爱东正在为他的塔尔肉牛撒喂饲料。让人意想不到的是,2015年底,他家还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妻子患有重症。几年来,镇里先后为他申请建设牛棚补贴和小额信贷等扶贫资金,通过政策帮扶和自身努力,张爱东养殖了西门塔尔牛,现在已发展到108头,预计年底出栏40头,纯收入可达28万元。

  “我还比较年轻,想扩大养殖规模,通过和镇里面协调,我又申请了30万元的惠农贷款,计划把养殖头数在扩大一下,我有信心把养殖事业做好。”张爱东说。

  石哈河镇着力打造牧区现代化格日楚鲁试点村,发展绿色肉牛养殖特色小镇。党委政府组织养牛大户50人成立了石哈河镇肉牛养殖协会。统一购牛、防疫、饲养和销售,通过建立更紧密的“放母收犊”利益联结模式带动更多有养殖能力的贫困户和小农户抱团发展。通过一年多运行,全镇肉牛存栏由2018年底的1550头飞速发展到现在的5600多头。

  石哈河镇镇长杜俊龙介绍,为解决养殖户资金问题,镇里与银信部门采取协会和担保公司、农户三方合作的形式协调解决养殖户贷款,已协调10户,贷款250万元,带动贫困户发展养牛产业,真正实现脱贫致富。

  这边肉牛养殖红红火火的势头好,那边沉沉甸甸的谷穗低着头,一派丰收景象。

  在石哈河镇楚鲁图村5000亩“张杂谷”集中连片种植基地,沉甸甸的谷穗在秋风中摇曳。村民乔五女是2015年建档立卡贫困户,往年种点小杂粮,收成不好。今年村里鼓励贫困户转型发展,让他们参与种植高效节水试验示范项目“张杂谷”的种植。“镇里鼓励我们种谷子,今年长势很好,一亩地产量上1000斤没问题,可以收入4~5万元。”乔五女说。

  近年来,石哈河镇创新“支部组织引领、合作社带动贫困户”的党建促扶贫工作机制,整合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等1595万元,以新型经营主体为载体,把企业、合作社、党员、产业带头人、贫困户联接起来,实施了“贫困户点菜、政府买单”到户产业扶贫项目,精准帮扶545户有经营能力的贫困户发展设施农业、特色种养、乡村旅游等比较优势明显的主导产业。高标准打造的10个扶贫产业园形成了订单式企业扶贫、股份式保底收益、劳务式就业带动、产业式龙头企业带动、品牌化市场带动等几种利益联结机制。同时镇里大力扶持消费扶贫、电商扶贫,补齐农畜产品销售短板,40多种优质农产品在线上线下展示销售。目前,石哈河镇发展产业的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到20301元,较2016年的4638元增加338%,全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31户2147人全部脱贫摘帽。


[责任编辑: 王彤]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