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条水泥路宽展平坦、一片片农田郁郁葱葱、一头头牛羊膘肥体壮、一张张笑脸幸福欢畅……入秋时节,行走在乌拉特中旗的乡间沃野,目之所及是一幅幅农业兴、农村美、农民富的景象。
近年来,乌拉特中旗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兑现“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的庄严承诺,始终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深入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不断巩固脱贫成果,全面提升脱贫质效,加快推进乡村振兴。
强产业让群众口袋鼓起来
走进德岭山镇乌镇村的现代农业园,一排排高标准日光温室、钢架拱棚在阳光的照射下银光闪闪,棚内果蔬飘香。乌镇村现代农业园总占地192亩,其中单体拱棚102栋、连体实验拱棚1座、交易平台1处。园区总投资318万元,全部为财政扶贫资金,集实验示范、技术推广、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体。
“园区收益分配覆盖德岭山镇5户贫困户和2户边缘户,石哈河镇9户贫困户,温更镇8户贫困户,总计24户47人。园区预计年经营性收入可实现115万元以上,年创利润50万元以上。”乌镇村村主任徐海宽介绍说。
产业园区的建成,壮大了村集体发展经济,也为村民提供了扶贫新思路,让贫困户成为产业项目的参与者、受益者。同时扶贫收益金每年按照总投资的8%交回扶贫办,由扶贫办进行统筹安排,继续加大扶贫产业扶持。
摆脱贫困,产业为先。中旗始终把产业培育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和长久之计,立足旗域实际,提出构建“十大扶贫产业链条”,以传统养殖业为基础,积极培育特色产业,大力发展庭院经济,深入实施“一村一品、一村一特、一乡一业”产业推进行动。2016-2019年,累计投入产业扶贫资金1.33亿元,在全旗12个苏木镇场61个有贫困人口嘎查村实施种植业、养殖业、林果业、加工业、光伏、电商、资产收益等产业扶贫项目201个,扶植产业化扶贫龙头企业、涉农涉牧专业合作社11个,培育扶贫产业园12个,从种养殖产业、生态产业、设施产业三大产业中对接贫困嘎查村和贫困户,激励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增强其“造血”功能,让贫困户实现脱真贫、真脱贫。
用实招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
为全力推动扶贫产业发展,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中旗针对有劳动能力、有耕地、有资源,缺资金、缺产业、缺技能的贫困户,依托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训工程,采取课堂教学、实地观摩、外出考察等形式,加大新型职业农牧民、家庭农牧场主和种养殖大户及贫困产业户培训力度,帮助贫困户确定产业扶持措施、落实产业扶持项目、推进产业工程建设。
今年以来,先后印发了《2020年乌拉特中旗精准扶贫产业户技术培训及指导服务工作方案》《产业扶贫专家组人员、指导员和政策宣传员长效工作机制》《2020年乌拉特中旗精准扶贫技术培训线上培训教材》等,将专业性强、懂技术的农技推广人员充实其中,择优选聘55名产业指导员、技术专家,25名科技特派员,以“点对点”技术指导服务方式,指导242个产业户、498人发展产业。依托园区为贫困户的脱贫致富提供更为便利的机会和条件,助力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增强脱贫动力。
拓渠道让消费扶贫活起来
为拓宽贫困地区农畜产品流通和销售渠道,中旗在传统销售体系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消费扶贫活动,借助互联网和大数据东风,助推农副产品直接进入消费者手中。利用少数民族发展资金项目,建成电商扶贫站点80个,覆盖11个贫困村。通过举办电商年货节、海流图镇品桃会、石哈河镇电商扶贫展销会、青创大赛与短视频比赛等活动,为农产品拓宽销售市场,带动农牧民增收致富。同时,组织电商企业、农畜产品加工企业深入贫困地区找产品、找原料、找劳动力,依托电商产业链吸附贫困户,分享产业增值收益。2018年以来,电商扶贫站点交易额突破3000万元,占全旗电商交易额的10%。
“冯家匠”“呼斯楞”“匠新独运”“义堂红”“徐木匠”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今年以来,该旗共引导扶持入驻企业和农村牧区专业合作社开发电商产品20多个大类近百种商品,成功塑造电商旅游品牌21个。
一个个扎根基层的特色“小产业”,托起了贫困户的致富新生活。全旗2042户4688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摆脱经济上的贫困,人均纯收入由2016年的5174元增加到2019年的12604元,年均增幅35.9%。扶贫脱贫,没有终点,只有不断开创的新起点。如今的中旗,正汇聚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