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赤峰市雨污分流工程初显成效
内蒙古新闻网  20-09-14 10:09  【打印本页】  来源:赤峰日报

  受冷空气影响,9月9日起赤峰市各地普遍降雨,9日20时至11日10时,赤峰市287个监测站共269个站有降雨,其中红山区降雨量达到25.9毫米,松山区达到26.4毫米。连日的降雨对我市雨污分流工程是一次考验,记者走访中心城区发现,雨污分流已经初显成效,雨水外排速度较以前有了明显提高,中心城区均未出现大面积积水现象。

  9月11日,市民们在街头上三三两两撑伞而行,完全没有刚经历过急雨的样子。“我家住在香格里拉小区,最近几天降雨马路上一点积水都没有。以前松州桥北口一赶上下雨就跟水潭一样,最深的地方能及腰,不蹚水根本过不去。”今年68岁的李大爷说。

  香格里拉小区门前的松州桥北口处于相对低洼的地段,以往降水后这里成了有名的“看海”地段。今年振兴大街实施雨污分流工程之后,路边有少量积水正流向两侧的雨水井,整个路面没有大面积的积水,道路畅通。据松山区住建局城建股赵玉波介绍,以前每逢下大雨急雨这个路段最深的地方轿车通行都困难,一些车辆只能停在高处躲避积水,自从实施雨污分流工程以来,我市经历了几次降雨,均未发生积水现象。赵玉波说,就松山区而言,以往在林西路、松州桥北口、全宁街、临潢大街等部分路段均易出现积水现象,今年松山区在南城区松州路(松山大街至振兴大街1250米)、临潢大街(松州路至腾飞大道1110米)、振兴大街(昭乌达桥至松州路2200米)、英金路(振兴大街至松山大街)实施雨污分流管网工程,新城临潢大街(天义路至林西路)、全宁街(天义路至林西路)、宝山路(全宁街至富河街)、林西路(临潢大街至宝山桥)实施易涝点治理管网工程。工程已全部完工,全面提升了城市排水基础设施水平,彻底解决了雨季城区内涝问题。

  红山区作为老城区,排水系统建成年代较早,大部分为雨污水合流制,长青街、清河路、三道街等路段在以往均为易积水点。近几年,红山区积极筹措资金对城区排水管道实施雨污分流改造,积极探寻解决道路积水和雨污分流问题,补齐老城功能短板,保证修“面子”与治“里子”同步推进。

  11日上午,记者驱车行驶在往日里易涝路段,均未发现有明显积水现象,雨污分流工程初显成效。据红山区住建局城建股于海龙介绍,自今年3月项目复工以来,已经完成解放街(昭乌达路至红星路)、东城大街(红峰路至二毛路口)、昭乌达路(二道街至钢铁街)、火花路(站前街至钢铁街)、北环路(九中胡同至北大桥)、二道街部分路段的建设任务,今年的雨污分流工程仅剩昭乌达路和二道街部分路段尚未施工完毕,预计月底可全部完工,届时将彻底改变红山区雨污混流、城市内涝的现象。

  雨污分流工程是一项功在当下、惠及长远的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是解决我市城市内涝等顽疾的固本之法,彻底改善了市民的居住环境,为推进美丽赤峰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责任编辑: 萨其拉图]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