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通村小路而过,村里的文明风尚一览无余。漫步村头巷尾,见不到一片废纸和垃圾。从村书记到村民,科尔沁区余粮堡镇常宝村人个个满腔热情。今年夏天,不少村民还自告奋勇当起了志愿者,没事儿就在村子里转悠,监督卫生搞卫生,忙得不亦乐乎。
“乡风文明改写了村民的精神风貌,家家户户不仅把自己的一亩二分地收拾得很干净,而且基本上人人都能讲几个脱贫的小故事。”贫困户赵忠林说。
“包括常宝、大张家村等四个村的25贫困户可是严格筛选出来进行帮扶的呢……自从科尔沁区总工会的扶贫干部进村后,我们这几个村的变化可大呢。”一进常宝村,镇政府负责人便热情地向我们讲起了精准扶贫的故事。
精准扶贫,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没资金,没项目,没技术,没劳力,怎么办?科区总工会帮扶干部来了,他们先从改善村民生活环境入手,为村里办实事。扶贫干部进村不足一年,环境大变样。以前的土路一遇雨雪天气就泥泞不堪,如今,村里的所有街道都已经硬化,平整干净的水泥路,两旁的太阳能路灯,展现着小村的魅力;曾经杂草丛生、砂石遍地的村委会门前空地,变成了“城市范儿”的高标准休闲文化健身广场,成了村里的一个亮点。
在外长期打工的村民李凯每次回到村子,都能感受到家乡新的变化,起先是村路铺上了水泥,后来道路两旁又竖起了城里才有的路灯,现在村子里又添了健身的小广场。对于村里环境的变化,村民们也纷纷称赞:“现在,村路畅通了、垃圾清运了、路灯明亮了!”
“在大张家村投入2万元建起了文化体育广场,安置了健身器材。在常宝村投资3万元完善了会议室、图书室、活动室,建立了电子书屋、农民工阅览室。投资1.5万元为四个扶贫村统一购置了服装……”村里环境美了,村民文化生活丰富了,日子过的也不再懒散了。
科尔沁区总工会的扶贫干部,用他们的温情与韧劲,撬动了这个扳不动的“骨头村”!
年过半百的贫困户赵忠林一家四口人,两个儿子患有脑瘫,妻子患有心脏病。眼看着左邻右居的日子都起来了,自家还是几十年不变的老样子。有时候,这个老实巴交的汉子真想一咬牙,干脆喝点农药一了百了。
清明过后,一个沙尘漫天的日子,科尔沁区总工会领导班子一行人走进这个破烂不堪的家。他们送来了米面油,还送来了购药卡。坐在满是灰尘的土炕上,扶贫干部跟赵忠林拉起了家常。正是这一次的促膝长谈,让老赵了解了党的扶贫政策……早已对生活心灰意冷的老赵,心里又升腾起了火苗……
自接手余粮堡常宝村、大张家村等四个贫困村的帮扶工作以来,科尔沁区总工会深入开展大走访,对各村贫困人口收入情况、致贫原因等全面深入摸排,帮助贫困户拟定具体帮扶措施和脱贫计划,以精准施策,一户一策;建立帮扶机制,划定具体帮扶名单,以精准帮扶。
今年38岁的张辉患有严重的肝病,靠20亩旱田的微薄收入维持生活、看病吃药、供孩子上学,让这个三口之家生活得很尴尬。20亩旱田,种出花儿来,也是白费力。他心里一直悄悄盘算着搞个养殖产业,但忙活了10来年,也没能攒够启动资金。
科尔沁区总工会扶贫干部进村后,一户一策帮助村民发展脱贫产业。他们根据各村特点,帮助大张家村规划圆葱、萝卜、芥菜等特色种植;帮助常宝村在养牛业、基础母驴产业上发展;帮助佟家村在西瓜和林果业以及庭院经济上发展。
“在科区总工会的帮助下,我的养牛梦终于实现啦!”扶贫政策就像一场及时雨,为像张辉这样有能力没条件的贫困户生活注入一股动力。
“今年没花一分钱买菜,根本吃不过来,还能卖钱。”用古稀之年的王凤芹的话来说,一天的乌云总算散了。老伴赵连生年近八旬,儿子有精神上的疾病,地里的农活根本干不了,哪有来钱道?
给钱给物,只能解一时之困。盲目鼓励发展只会让大量投入打水漂,使贫困户更加贫困。贫困户致贫原因各不相同,病、灾、缺土地、缺技术……各种致贫原因,解决那种都不易!在脱贫攻坚战中,帮扶干部先一户户的摸清家底,找出致贫原因,制定具体的脱贫计划,党员干部冲锋在前,下基层、进农家、到工地、入田地,推进基础建设,开展产业扶持。
在常宝村,在大张家村,走一步似乎就能听到一个新故事。农民工加入工会组织、贫困家庭子女上学资助、大病救助、就业培训政策保障和资金支持……
比政策更直观的是眼前的变化。秋日暖阳下,庄稼地里,玉米颗粒饱满。拓宽的村路铺上了沥青路面,干净整洁的水泥路直通各家各户,农户家房前屋后铺上了青石板,家家户户通了自来水,升级改造了村小学和卫生室,宽敞漂亮的群众文化活动室外,新安装了形式各样的健身器材;无线网络覆盖了乡村,庄户人在院子里玩起了抖音……(记者杜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