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出穷乡僻壤 圆梦幸福家园
内蒙古新闻网  20-09-14 21:48  【打印本页】  来源:呼和浩特日报

  从泥泞不平的土坡路到平坦宽阔的水泥道,从阴暗破旧的泥草房到明亮整洁的新房舍,从封闭落后的旧观念到文明和谐的新风尚,在这里,200套灰砖红顶的房屋排列整齐,每家每户小院里种满了应季的瓜果蔬菜,篱笆围起的农家小院安谧祥和,这里就是清水河县宏河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宏河镇爱心家园。

  “党恩布神州全民享小康,人心向政府社会皆和谐”,祖祖辈辈都住在山沟土窑中的李三堂一家2017年搬入宏河镇爱心家园,问及乔迁新居后的变化,李三堂说:“现在的生活可是当年想都不敢想的,平时的吃水和出行终于都方便啦,现在不用靠天吃饭喽,自己在院儿里种些蔬菜,日子过得幸福着呢!”

  走进安置房中,只见装修一新,水、电、电视等设施齐全,房屋布局合理。为扎实做好脱贫攻坚工作,当地又建设了宏河镇绿色扶贫产业园、爱心家园,宏河镇政府办公室主任朝鲁介绍,目前爱心家园内安置60周岁以上移民200户351人,其中贫困户103户181人,搬迁涉及全镇40个自然村,覆盖率达55%,其中4个村是整村搬迁。

  易地搬迁扶贫,是将生活在缺乏生存条件地区的贫困人口搬迁安置到适宜地区,并通过改善安置区的生产生活条件、调整经济结构和拓展增收渠道,帮助搬迁人口逐步脱贫致富。这一点,宏河镇爱心家园体现得淋漓尽致,园区里的114亩“爱心家园”和1096平方米的元子湾村党群服务中心,不但为村民实现了社区管理、教育、医疗、就业、文化建设等服务的全覆盖,更提高了村民们的生产生活质量、增加了百姓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跟党走旋即迎来温馨小康,迁新居从此告别穷乡僻壤”,为保证居民迁移后依旧有正常的收入,宏河镇聚宝庄村建起了葡萄种植基地,为116位村民提供了务工岗位,并按照优先安排贫困户就业的原则,解决24名贫困户的经济收入问题。这些村民不仅在这里就业脱贫,还掌握了种植葡萄和樱桃的技术,有了一技之长,也就有了持续致富的“看家本领”。

  2016年,因病致贫的张润德被精准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村委会根据产业扶贫政策和张润德一家的基本情况,将他们夫妇俩安排进了葡萄种植基地务工。在技术人员指导下,他学会了不少的种植技术,如何选苗、如何测试、如何控制土壤的酸碱度、葡萄的生长湿度等等,现如今,靠着经营葡萄大棚不仅使张润德全家脱了贫,还让他成为了宏河镇有名的葡萄种植技术员。有了张润德这样的榜样,在这里,每一位群众都成为家乡脱贫致富的实践者,成为实现小康梦的亲历者。(记者杨彩霞)


[责任编辑: 王彤]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