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路上薯飘香
内蒙古新闻网  20-09-15 02:06  【打印本页】  来源: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安寅东摄影报道

  秋意浓,丰收忙。这两天,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榆林镇红吉讨号村马铃薯种植基地里机器轰鸣,村民们忙着分拣、运动、装车,丰收的喜悦洋溢着每个人的脸上。

红吉讨号村马铃薯种植基地里一派繁忙景象。

丰收的喜悦。

郭拴枝和村民们商议明年的种植计划。

机器轰鸣声中,一颗颗新鲜饱满的土豆从沙土里冒出来。

香喷喷的土豆出锅了。

村民们忙着分拣装车。

紫土豆的产量低,但是市场价格高。

  “今年咱这马铃薯亩均增产2000多斤,亩产能上6000斤,村民每亩地分红500元左右。”看着地上刚刚收获的“金豆豆”,红吉讨号村党支部书记郭拴枝喜上眉梢。

  这两年,红吉讨号村积极探索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新路径,调整产业种植结构,将马铃薯作为“一村一品”的主打项目和壮大村集体经济的主导产业,引导村民加入合作社种植马铃薯,灵活多元的增收方式激发了村民们致富的热情。

  今年红吉讨号有26户村民参与合作社种植马铃薯,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120多亩。村民邢志刚就是其中一员。“今年,村集体经济规模更大了,我流转了土地,还在合作社打工。守家在地,我打工一天能赚130元。”

  为提升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红吉讨号村今年还专门从上海引进了经济效益更高的新品种——紫色马铃薯,采用生态种植方式,全程不施化肥农药,市场价格达到3元一斤。

  “下一步,红吉讨号村将申报马铃薯地理标识,进一步延伸马铃薯产业链,打造各类农副产品。同时,我们还要发展葡萄采摘游、民俗体验游等乡村旅游项目,让游客在这里品尝地道的农家菜和正宗的全马铃薯宴。”榆林镇党委副书记徐志宏说,靠着马铃薯这个“金豆豆”和村民勤劳的双手,红吉讨号村一定会产业兴旺,村民日子也会更加红火。


[责任编辑: 胡浩]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