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黄河公路桥”建成10年 打通沙区民众小康大道
内蒙古新闻网  20-09-15 18:38  【打印本页】  来源:中国新闻网

  黄河几字弯南岸的库布其沙区民众,对于内蒙古S215干线公路跨越黄河的节点工程--独贵塔拉奎素黄河公路桥,当地人亲切地称之为“亿利黄河大桥”,都有着特殊的感情。

  10年前,正是这座大桥的建成通车,让库布其祖祖辈辈困在沙漠中的农牧民实现了走出沙区、跨过黄河的梦想。该黄河大桥使内蒙古西部煤炭外运通道将更加通畅快捷,极大地推动了阴山脚下、黄河两岸的民众社会经纪生活发展增速提质。

  对于库布其的居民来说,到巴彦淖尔的距离更近,但由于黄河阻隔,到巴彦淖尔需要绕道上百公里。盖一座砖房,只能通过羊驼马拉,从上百公里之外运回砖木等建筑材料;孩子上学都要到百公里之外去找寄宿学校;老百姓购买柴米油盐酱醋茶等生活必需品,也得到百公里之外的商店才能买到,而且一年也只集中出去采购两次;人们看病也只能骑马、骑骆驼到百公里之外找医院。

  当地牧民额定德力格尔老人清楚地记得,当年母亲患眼疾得不到及时救治,妹妹外出务工渡黄河不幸被大水冲走,像他们家这样饱受黄河阻隔之苦,在库布其是普遍现象。

  上世纪90年代,在库布其沙漠腹地艰难创业的亿利集团,为了保障产品能运送到最近的火车站,同时也为当地百姓出行渡河提供便利,筹建了独贵塔拉奎素浮箱桥。由于没有管理经验,缺乏维修资金,亿利人专门成立了一支“守桥部队”,前面走车后面焊接,昼夜值守。

  有一年冬天,正当防凌时节,一天晚上大约8点钟,浮箱桥突然遭遇巨大冰块的冲击,将桥体和当时在桥上值守的7名工作人员冲向河心。为了不给救援人员带来危险,他们共同做出了一个决定——第二天早上再呼唤营救。天寒地冻,流凌肆虐,这支亿利“守桥部队”在黄河上漂浮整整一夜,直至第二天上午9点,才被救上河岸。

  必须建桥,让沙区人民平稳、安全地渡过黄河,才能打通库布其沙区摆脱贫困的梗阻。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为库布其带来了“走出去”的强大动力,独贵塔拉奎素黄河公路大桥被列入内蒙古自治区路网规划将建设经济发展规划。

  作为库布其沙区土生土长的民营企业,亿利集团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筹部署和大力支持下,投资建设黄河公路桥,于2008年开工建设,2010年建成通车。“亿利黄河大桥”长1847米,桥面宽12米。修建连接桥面的公路长约13公里,按照二级公路标准建设,路基宽12米、路面宽9米,可防8级地震。

  该黄河大桥直接为鄂尔多斯市的杭锦旗、巴彦淖尔市的乌拉特前旗,乃至周边各旗县以及包头市的经纪发展、促进就业,提供了极大便利,同时对黄河防洪、防凌及战备物资及人员的调配起到非常重要的集疏作用。

  如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为新的国家战略。沿黄经济带各地经济相融,文化相通,在资源禀赋、产业结构等诸多方面有着很强的互补性,合作领域宽广、潜力巨大。同时,西起库布其、经乌兰布和、西至腾格里沙漠的生态脆弱区亟待生态治理。

  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引领下,亿利黄河大桥将继续发挥枢纽作用,把黄河中游两岸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加快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高效流动,推广库布其治沙生态科技服务累积的技术、经验和模式,改善交通格局、产业格局和开放格局,实现黄河流域多层次、宽领域的对接与合作,为两岸沙区民众奔小康,为我国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持续做出贡献。(记者李爱平)


[责任编辑: 王彤]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