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工艺工作站步入苏尼特左旗
内蒙古新闻网  20-09-16 22:38  【打印本页】  来源: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

  步入苏尼特左旗文化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长10米、宽2米的蒙古族民俗毡绣制品,这是由旗里11名非遗传承人历时20天为传统工艺工作站绣制的蒙古族民俗长卷。越往里走就会发现更多宝贝,骨雕琴、木雕、根雕、苏尼特服饰……这些工艺品代表了苏尼特左旗的地域风情,诉说着这片土地的文化历史。

  几年前,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根据《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及《内蒙古自治区关于传统工艺振兴实施意见》要求,开展自治区级传统工艺工作站、非遗就业工坊申报工作。通过推荐申报、专家评审、社会公示等环节,最终公布了自治区传统工艺工作站4个,非遗扶贫就业工坊8个。其中,苏尼特左旗文化馆被认定为自治区传统工艺工作站。

  传统工艺工作站现展览的项目有蒙古族刺绣、沙嘎游戏、蒙古族传统木雕艺术技艺、蒙古族传统骨雕艺术技艺、蒙古族传统根雕艺术技艺、蒙古族绳艺、柳条编制、蒙古族传统牛奶酒酿制技艺、蒙古族传统包制作技艺、苏尼特服饰、马印文化书籍、非遗文化CD等。

  旗政府始终大力支持传统工艺工作站,立志发挥传统工艺工作站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扶志”“扶智”的作用,大力推动“非遗+旅游+扶贫”,让非遗走向市场,发展乡村旅游,激发内生动力。苏尼特左旗传统工艺工作站在发挥传统工艺在乡村振兴、精准扶贫战略中起到了推动作用。(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徐跃)


[责任编辑: 杨晓丽]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