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戈景跳传统的蒙古族舞蹈
《最美》内蒙古千村百场巡演的演职人员在现场
呼斯楞与现场观众互动
女演员舞姿优美
现场观众热情高涨
没有灯光舞美,没有绚丽舞台,背靠大青山,在农村的大院里,以天为幕布,以地为舞台,一场劲歌热舞却用最朴实真挚的感情,把欢乐送到人民群众中间。9月14日傍晚,“《最美》呼斯楞李德戈景内蒙古千村百场巡演”走进东河区沙尔沁镇阿都赖村,把一场文化大餐送到了咱包头人的家门口。
特别的演出献给乡亲
观众想听什么想看什么,大家就演什么。著名蒙古族青年歌手呼斯楞和被称为“草原舞仙”的青年舞蹈演员李德戈景,带着年轻的演员们来到百姓中间。这是他们巡演的第13场。从8月9日起开启《最美》内蒙古千村百场巡回演出开始,他们计划用一年时间走遍内蒙古12盟市,联合各地乌兰牧骑,走进农村牧区,走到草原深处,把群众渴望的丰盛文化大餐送到打草场、送到田间地头、送到百姓身边。
演出前,呼斯楞说:“什么时候太阳落山了,我们演出就结束了。没有主持人,没有节目单,可以说是更纯粹地去感受,我们就是想把这种高雅的、或者是有质量的演出带给老百姓。”
一个半小时的演出,演员反复登场,观众乐在其中。天色渐暗,大家就用手机照亮。《呼伦贝尔大草原》《往日时光》……一首首经典的旋律响起,乡亲们近距离观看着昔日只能在电视里才能看到的演出团队。结束曲《鸿雁》响起,演出也达到高潮。夜幕中,观众迟迟不愿离去。
“我住在20公里以外的中慧新城,专程过来看呼斯楞老师的演出。现场他更亲切、演出也感人,我特别高兴,而且非常激动。”80后市民塔娜特地从三道沙河一带赶到沙尔沁镇阿都赖村。她说:“现场距离近了,亲切感更足了,能够近距离地聆听他每一首经典歌曲,我真的特别兴奋。”
“这么好的歌手能走到我们老百姓中来,我感到非常高兴。知名歌手来农村,这样的机会很少,挺难得的。”沙尔沁镇阿都赖村村民云伟龙说。
简陋的舞台难掩光芒
放下方向盘,就拿起麦克风,跳起蒙古舞。没有架子,只为把艺术带给群众。“《最美》呼斯楞李德戈景内蒙古千村百场巡演”第一次到包头,为了更接地气,团队的女舞蹈演员通过漫瀚调的演变编了一支舞,李德戈景则跳传统的蒙古族舞蹈,他们或雄浑或唯美的舞姿在简陋的露天舞台上大放光芒。
青年舞蹈演员李德戈景说:“过去从牧区走出去到首都北京这样的大舞台演出,现在应该是回顾当年,我们把更多的能量释放到我们出生的地方,在这里回报给家乡的父老。”
北靠青山,南临黄河,位于东河区东部的沙尔沁镇一直被誉为包头市乃至内蒙古的“菜篮子”。其中,阿都赖村、阿善沟门村是少数民族聚居村。沙尔沁全镇管辖23个行政村,总人口6万余人。多数村落紧邻110国道,交通便利,以蔬菜、水果、粮食种植为主。这场演出全程通过抖音平台直播、微博平台记录,各网络平台的相关短视频、图文、直播,也让更多的人了解了包头独特的“菜篮子”。
李德戈景说:“其实走到每个地方都有不一样的收获,每个地方的风土人情大致是一样的,但却有微妙的细节变化。比如我们走到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的时候,那里蒙古族居民多,我们沟通的时候几乎是全用蒙语。到各地我们也能感受到观众的不同,包括对我们的热情和当地的文化,了解各地方不一样的风光和人文情怀,这也是我们从中吸取能量的一个过程。”
9月15日傍晚,“《最美》呼斯楞李德戈景内蒙古千村百场巡演”又走进了包头市石拐区。(记者吴艾霞摄影祝家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