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风而上 我拥有了“开挂”的人生
内蒙古新闻网  20-09-18 14:47  【打印本页】  来源:包头日报

  达茂旗西河乡前河村哈达图自然村村民史建强

  晚上我们要去广州参加“第二十四届大气污染防治技术研讨会”。我作为清华大学烟气多污染物控制技术与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代表,随导师一起去观摩学习大气污染物防控领域的新技术。

  坐在动车上,我被朋友圈里的一张图片吸引。

  图中一个小男孩正站在一摞书上眺望远方,那一瞬间我突然感觉到,从偏远的达茂草原走出来,在大学里成功硕博保研,自己不正是那个男孩的现实版本吗?

  我从小生活在偏远的达茂乡村,父母虽然没多少文化,却坚信只有读书才能改变人生。所以即便家里不富裕,父亲却坚持供我读书。

  2015年中学毕业,我考上了太原理工大学,家里也因学致贫,成了国贫户。

  握着手里的录取通知书,我喜忧参半——虽然自己走进了梦寐以求的象牙塔,可父亲身上的担子也更重了。幸好有内蒙古普通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入学资助政策的扶助,我才顺利进入大学校园。

  在大学我如饥似渴地读书,因为我知道,只有知识才能改变我的命运。2018年,我被太原理工大学硕博保研成功,但喜悦的心情很快被现实的困顿打破。

  接下来连续五年的学业,毕业后的种种不确定,又将我冷酷地纠回了现实。

  我清晰地记得,当我把保研的消息告诉父亲时,他叹了一口气:“强强,你啥时候能挣钱养家?家里怕是供不起你再念下去了。”

  看着父亲被生活压弯的脊梁,看着母亲风吹日晒下日渐沧桑的脸颊。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我该走向何方?

  正在这个时候,驻村帮扶责任人段有来了。

  “好娃娃有出息,一定要继续念书深造。”他在了解了情况后,重重地拍了拍我的肩膀。

  此后的两年来,段叔叔俨然成了我们家的一份子,他跑前跑后为我们家谋发展、找生路。

  每到假期,他总会过来和我聊聊,再嘱咐几句:“外面的世界很大,多读书,多出去看看,开阔一下眼界,会让你受益一生。”他的话直到现在仍然是我前进的动力。

  从偏远的小乡村一路走来,成为一名太原理工大学与清华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经常有人开玩笑说我拥有了“开挂”的人生。但我想说的是,人生的逆转不仅需要逆风而上的勇气,更需要好心人、好政策的托底支撑。

  未来的路还长,我会带着全家的希望努力高飞,创造出与父辈不一样的精彩人生。

  -记者手记

  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知识就是力量。唯有读书,才能让偏远农村的孩子拥有不一样的人生。眼下,像史建强这样依托教育帮扶政策改变命运的人还有很多。

  2015年以来,通过“雨露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贫困大学生救助等各类救助政策,包头市确保了贫困家庭学生在教育的各个阶段都能“有学上”、“上得起”,全市共落实各项学生资助资金13.76亿元,惠及学生70.6万人次。

  教育扶贫是长效的扶贫,因为人才培养带来了长期发展的可能,也最大限度地遏制住了脱贫后再次返贫的可能。

  眼下,包头市教育扶贫工作仍在继续,知识改变命运的故事也仍然在广袤的乡村大地上延续。(记者张海芳见习记者苗雨蔚)


[责任编辑: 王彤]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