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擦亮“蒙字号”农畜产品金字招牌
内蒙古新闻网  20-09-21 07:39  【打印本页】  来源: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

  从有“身份”到有“身价”

  内蒙古擦亮“蒙字号”农畜产品金字招牌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漫步在赤峰市敖汉旗萨力巴乡的三十二连山、城子山、老牛槽沟等地,放眼望去,一派金黄,丰收在望。

  公益广告宣传片“敖汉小米,熬出中国味”的画面,就拍摄于三十二连山。眼下,这些山山沟沟已经蜕变为“金山银沟”。目前,敖汉小米品牌评估价值已达113.53亿元人民币。

  从有“身份”到有“身价”,品牌建设的背后是知名度、美誉度、市场占有率和产品附加值等方面的有力提升。

  眼下正是谷子收获的季节,敖汉旗玛尼罕乡皮匠营子村源古力成杂粮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一派丰收的景象。趁着连日来的好天气,种植户们正忙着收割。

  “合作社引导社员科学种谷、规模发展。今年2000多亩谷子长势良好,保守估计每亩产量不下700斤,好的地块产1000斤也不成问题。”合作社理事长杜力成手里握着颗粒饱满的谷穗,喜滋滋地说,“春播的时候,种子还没下地呢,订单就到手了。尤其合作社申请到‘敖原谷粟’商标后,我们小米的价格也跟着水涨船高。”

  作为“世界小米之乡”,敖汉旗有近8000年的谷子种植历史,谷子种植面积达到100万亩。凭借着悠久的种植历史和广泛的种植面积,敖汉小米在第十七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被认定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9月7日,第七届世界小米起源与发展会议在敖汉旗举行。会上,进行了敖汉小米LOGO发布、敖汉小米品牌价值授牌、内蒙古谷子(小米)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授牌,敖汉旗政府与国家谷子高粱产业技术体系签订示范县建设合作协议、与知名电商企业签订数字乡村示范县项目合作协议。敖汉小米的产业规模、品牌价值、市场号召力等方面将有更大的提升。

  不仅是敖汉小米,我区聚焦优势特色主导产业、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做大做强农牧业品牌,实现产品质价双优。据了解,我区锡林郭勒羊肉、兴安盟大米、乌兰察布马铃薯、河套向日葵等11个区域公用品牌入选2019中国农业品牌目录,通辽黄玉米、科尔沁牛、乌兰察布马铃薯3个区域品牌价值超百亿元,天赋河套影响力位居全国第二,农牧业品牌建设驶入“快车道”。

  “蒙字号”农畜产品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内蒙古味道”香飘万里。在夯实品牌基础、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同时,我区在加强农牧业品牌管理上下功夫。研究制定内蒙古农牧业品牌目录制度,开展目录收集登录工作,品牌目录定期向社会公布、接受监督,对进入目录的品牌实行定期审核与退出机制。还强化区域公用品牌规范管理,按照“一个公用品牌、一套管理制度、一套标准体系、多个经营主体和产品”的思路,建立健全品牌运营管理制度,规范区域公用品牌经营授权。与此同时,加强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名特优新农畜产品认证过程管控和证后监管,推动全程质量可控,探索建立相应品牌农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技术标准体系。(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韩雪茹)


[责任编辑: 吴钰]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