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出来的幸福生活|固阳县银号镇东元永村脱贫户刘宝栓
内蒙古新闻网  20-09-23 16:34  【打印本页】  来源:包头日报

  刘宝栓在喂牛

  天刚蒙蒙亮,我又开始了忙碌的一天。

  先到牛棚喂草料、打扫棚圈,喂好牲畜再到地里看看庄稼的长势,心里有说不出的踏实。

  现在,我家能达到总收入79000多元、人均纯收入14700多元,再也不愁没钱给孩子看病,也用不着外出打工。跟着党的方针政策走,咱不光脱贫还能奔小康。

  回过头想想,这三年家里变化太大了。

  二闺女一出生就确诊患有苯丙酮尿症,医生说这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只能购买专用食品维持。

  家里条件不好,一直靠种地和外出打点零工勉强过活。没想到,这事儿竟然摊在我家头上,那么贵的东西哪能买得起。

  亲戚们都劝我让把娃娃丢了,说不准遇上条件不错的好心人能养活她长大。我也动过这心思,但后来还是没舍得。

  2016年,村里根据我家的情况把我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我心里挺复杂,谁不想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苦于缺资金,又没找到致富的路子。

  张书记来村里当第一书记后,第一时间来到我家问我有啥困难。他和我讲国家扶贫政策的措施和方法,说可以通过扶贫小额贷款发展养殖业,最好是养牛。

  2017年,我顺利申请到5万元贷款,3年期,0利息,免担保免抵押。张书记说,这个贷款只能用来发展产业,不能干别的。

  于是,我拿这笔钱先后购买了6头基础母牛。随着不断繁殖,现在我家的牛已经成了15头,这还不算已经卖掉的两头。放在以前,我可没胆量借银行的钱,觉得借贷就是背债,万一赔了根本还不上。现在有银行的支持,有驻村干部给出主意,胆子也大了起来,打算发展到40头牛的规模。

  张书记也和我说:“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的起点。”是这个理儿。现在我的生活有了奔头儿,心里也越来越敞亮了。

  -记者手记

  如果把贫困比作堡垒,金融无疑是攻克这个堡垒的一件利器。

  脱贫攻坚开展以来,固阳县全力推进小额信贷为贫困户“保驾护航”。在一层一级严密的监管下,扶贫小额信贷始终保持“零逾期”,能发展、能致富的“造血”功能日渐凸显。

  固阳县仅是全市金融扶贫的一个缩影。今年,我市继续加大金融支持产业扶贫力度,特别是在疫情期间,对小额信贷到期的贫困户实行最长不超过6个月的延期政策。上半年,累计新增贷款766户2505万元。

  与此同时,我市还出台了《金融扶贫小额贷款风险防控预案》,对风险防控提出明确要求,从贷款推荐申报阶段、贷款使用阶段、贷款偿还阶段三个不同时间段采取具体措施加强风险防控,确保扶贫贷款“放得出、用得好、收得回、有效益”。

  金融扶贫效果如何?

  银号镇一级主任科员王建新给出答案:“扶贫小额信贷如同撬动致富的‘金杠杆’,对贫困户发展产业起到了50%的作用。”(记者李娜)

  


[责任编辑: 王彤]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