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收节里话丰收——五原县庆丰收迎小康暨第三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见闻
内蒙古新闻网  20-09-27 11:48  【打印本页】  来源:巴彦淖尔日报

  农产品新品种展示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担粮。秋天是农民收获满满、幸福满满的季节。近日,在五原县锄禾产业园,人头攒动,全县庆丰收迎小康暨第三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在这里隆重举办。活动现场各乡镇展台摆满了精挑细选的各类瓜果蔬菜等农产品,各涉农企业也带来种子、化肥、地膜等新品种、新技术进行推介展示,而炒瓜子、打葵花比赛更将丰收的喜悦推向高潮。

  要在提升葵花品质上下功夫

  炒瓜子(这里瓜子指的是葵花子)是河套农民的传统,平时没事炒点吃。每到过年,更是家家户户都要炒上些自己吃也招待客人吃。说起炒瓜子每户农民都不陌生,今年五原县庆丰收节,更是将这一传统搬到现场,大家比一比看谁炒得好。

  本次比赛,每个乡镇办事处选出3名选手,要求必须是农民,全县11个乡镇办事处共33位农民参加比赛。每人配一套锅具,葵花子3斤,在规定的时间内炒完,评委根据炒出瓜子的味道、色泽、干净程度打分,最终评出一、二、三等奖。

  比赛现场,选手们为了能拿到好名次,像在家里炒瓜子一样,先用簸箕把瓜子里的“二流子”(二流子指的是没有熟好的瓜子)簸出,剩下的是均匀的瓜子,这样炒出是瓜子颗颗饱满。

  有的人第一次用煤气炒,着急地向现场其他人求助:“咋用了,咋控制火大火小了。”一旁的观众打气鼓劲:“不要着急,慢慢炒,不了就糊了。”

  比赛正式开始,选手们认真地翻炒着瓜子,不时看看火大小,观看比赛的人也融入其中,在旁边替选手着急或开着善意的玩笑。

  “你的火大了,赶紧拧小点!”

  “不要着急,时间还早着哩。”

  “这个炒香了,赶上炒货厂的水平了……”

  现场气氛融洽,就像在农村串门,大家边做营生边聊天,甚也没误。

  副县长韩俊义带着各乡镇办事处负责人也来到了现场,挨个品尝大家的炒葵花子,边品尝边交谈。

  “这瓜子是甚品种了?今年种了多少?产量行不?”

  “361,盐碱地里的瓜子,看行不?”

  “今年的葵花可是熟好了,亩产上500斤没问题!”

  ……

  大家抢着说。

  韩俊义边嗑边和大家交流:“葵花是五原县的主导产业,好的农户的收入大都来自葵花。所以我们的葵花产业要走高质量发展路子,要在提升品质上做文章、下功夫,延长产业链,打造好品牌。总之不能向过去一样,简单地种,简单地收,简单地卖,最后来五去五没多少收入……”

  走创新发展的现代农业之路

  活动现场,1000多名群众参观了农产品展览,大家被琳琅满目的农产品所吸引,里面不但有传统的葵花、蜜瓜、西瓜、辣椒、早熟梨、海红子等农产品,还有近年来引种成功的高油酸花生、鸡心果、苦瓜、西梅、紫玉米、谷子、水稻、火龙果、蛇豆、贝贝南瓜、红苹果梨等农产品,让人应接不暇,大家不时的驻足观赏拍照、品尝。

  这些新的果蔬产品和农产品,大多形成了一定的市场,而且部分农民也靠这些产品走上了致富路。

  在银定图镇展台,镇长陈强向来往的人们介绍该镇所展示的农产品情况。该镇今年订单引进了新品种西红柿,全镇种植了1500亩,亩产在1.2万斤以上,亩均效益8000多元,全镇有250多户农户种植了这种高产高品质柿子达到了增收的目的。

  当问道这种西红柿技术要求高吗时?陈强笑着说:“一点都不高,只要在农村会种‘零碎地’就会种这种柿子,很简单。”

  近年来,在发展现代农业中,五原县突出园区引领。围绕新品种、新枝术、新模式、新主体、新动能、新目标“六新”要素,培育引进“农字号”企业142家,建成各类农牧业园区138个,覆盖全县78%的行政村、51%的农户,形成了订单合同、股份合作、土地流转、务工就业等多元的农企利益联结模式,带动农户3.8万户,园区内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显著提升。

  目前,五原县建成设施农业9.25万亩,总产量近8万吨,亩均效益3万元;发展钢架大拱棚1.1万亩,亩均纯收入8000元。该县大力建立标准化生产体系,开发新技术、选育新产品,推广贝贝南瓜、西霖蜜瓜等新品种50多个,启动实施黄柿子品种改良、“灯笼红”香瓜提纯复壮、红肉火龙果等优质果蔬选育工程。大力支持产业化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牧场,建设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绿色生产基地和分拣包装、冷藏保鲜、仓储运输、精深加工等配套设施,实现了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正是因为在发展现代农业上的持续发力,在丰收节上人们才能看到形态各异的农产品新品种。而每个新品种代表着一个新产业的崛起,代表着农民多了一个增收致富的渠道。(通讯员 贾学良 文/图)


[责任编辑: 雒扬]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