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赛罕区榆林镇陶卜齐村驻村第一书记陈晋
不久前,赛罕区榆林镇陶卜齐村72岁的老人丁玉梅穿上新衣,换上新鞋,抱着新做好的被褥,坐上装满家具的拖拉机,搬进了村里崭新的幸福院。“搬进幸福院,咱们幸福的日子还长着呢!”丁玉梅的新邻居樊福贵热情地招呼大伙儿去他家吃搬家糕。乔迁的喜悦伴着炸糕的香气让幸福院愈发热闹起来。
“没有老陈,我们哪能住上新房。”丁玉梅和樊福贵异口同声。
“老陈是谁?”“就是我们村的驻村第一书记陈晋。”旁边的村民说。
丁玉梅中年丧偶,身患糖尿病,没有经济来源的她一直和儿子挤在一处年久失修的土坯房里。墙面早已多处开裂,尽管塞满棉絮,还是挡不住冷风嗖嗖。了解情况后,陈晋发现像丁玉梅家这种情况的,村里还有好几户。“陶卜齐村的空巢老人较多,居住环境差。”为此,陈晋多次与赛罕区住建局联系,最终通过危房改造项目,将原小学校舍改建成幸福院,把村里70岁以上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五保户、低保户、残疾人员等进行统一安置。
“老陈很细心,我们说什么,他都放在心上。我们有困难,他都会尽力帮。”说起驻村第一书记陈晋帮助自己解决的困难事,陶卜齐村的贫困户数都数不过来。
走进陈晋在陶卜齐的“家”,陈设一目了然:一张单人床,一张写字台,还有几件简单的行李。而抽屉里存放的几本厚厚的工作日志,成为他驻村以来扶贫实践和心血付出的见证。
“能为贫困群众做点实事,我心里就踏实。”已经驻村5年的陈晋从进村的第一天起就把这句话放在了心中最重要的位置。从当初的陈书记到现在的老陈,陈晋欣慰地说,我现在是村民们真正的“朋友”和“亲人”。
“我一直从事医疗卫生监督工作,没有农村工作的经验,可是我不能辜负党组织的信任,我下定决心,困难再大也要顶住压力,一定要把第一书记的工作干好、干出成绩。”2015年9月,赛罕区卫健委监督所医疗监督科科长陈晋主动申请,被选派到榆林镇陶卜齐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要想顺利开展工作,唯有与村民交心。要想赢得群众认可,必须主动融入、真蹲实驻、带头苦干。”进村第二天,陈晋便开始走家串户,他沉下心来把村子跑了个遍,认真、细致地了解村里每一户贫困户家庭的基本情况和发展需求,并逐步找准贫困户致贫原因,进而确立了自己的扶贫工作思路。此外,陈晋还分别为村里的贫困户制定了有针对性的帮扶计划和帮扶措施,并确定了扶贫工作的目标和重点。
“村民对第一书记的期望值很高,每当看到村民那种期待的眼神,我就觉得自己必须要为他们多办实事、多为他们解决困难。”陈晋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没有老陈真心实意的帮助就没有我今天的幸福生活。”陶卜齐村曾经的贫困户薛五十四逢人便说。薛五十四多年来一直没有办理各类身份证明、证件,因而享受不到国家的各种扶贫政策。了解情况后,陈晋多次联系公安、民政、社保、卫生等相关部门,为薛五十四办理了居民身份证、户口本,并帮助他办理了慢性病救治、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险等相关手续,使薛五十四享受到了各项扶贫政策。同时,陈晋还时常去家里与他聊天,在陈晋的不懈努力下,薛五十四的生活态度也有了较大的转变,“好日子谁不想过,我自己也要努力,不能辜负了陈书记。”
“老陈,快进屋里坐!喝口水……”看见还在村里忙碌的陈晋,村民田计计热情地招呼他进家歇歇。“不啦不啦,这几天都挺好的吧!”“挺好的!”看到田计计一切都好,陈晋也就放心了。
田计计是陶卜齐村的低保户,他与儿子田保平都身有残疾,但多年来因各种原因一直未办理残疾证,享受不到护理补贴。了解情况后,陈晋主动与赛罕区医院联系,带他们到医院进行体检、鉴定,并带他们去赛罕区残联办理了相应的手续,领取了残疾证。有了残疾证后,田计计和田保平每人每月可享受到216元的护理补贴。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5年的驻村扶贫,带领村民们一个也不少地和全国人民一起走进小康社会。让我的生命也变得更有价值、更有意义。”驻村的这几年,陈晋的双手变得粗糙了,皮肤也晒黑了。有时候要开会到深夜,有时候要冒着高温去入户完善档案,有时候连续工作一个月没有休息,天冷了要自己点炉子,忙的时候一天只顾上吃一顿饭……他用情用心用力做好扶贫工作,在他的带动下,陶卜齐村实现脱贫,陈晋也得到了大家的广泛认可。“如果还有一个5年,我愿意继续将自己的热情、责任和心血奉献给美丽的陶卜齐村。”陈晋说。(记者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