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收的味道】稻花香里话丰年
内蒙古新闻网  20-10-07 08:14  【打印本页】  来源: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

  深秋的风从田埂上吹过,土右旗明沙淖乡贺成全村里,水稻种植项目示范基地大片的荷花在风中摇曳,一群群鸭子在稻田中穿梭。

  这片恍若江南水乡的美景就是当地致富能人陈禄喜的聚宝盆,放眼望去,满田尽披“黄金甲”,600多亩水稻成熟啦!

  很难想象,这600多亩稻浪滚滚的水田过去曾是荒草丛生的盐碱地。2016年开始,陈禄喜流转了30亩土地试种水稻,获得成功。2017年他将水稻种植面积扩大到300亩,加工好的大米送到村里的渔家乐。陈禄喜说:“这几年,不仅水稻种植面积逐年扩大,我还种了几十亩荷花,养殖了3万只稻田鸭,每亩水稻纯利润是3000元左右,鸭子纯利润是1000元左右,也就是说一亩的纯利润是4000元左右。明年我要带着乡亲们一起种水稻,让村里的盐碱地变成大粮仓。”

  这几年,明沙淖乡围绕三次产业融合,立足沿黄实际,大力实施产业强村行动,重点打造了以贺成全村为中心的沿黄风情产业带。其中投资1300万元建成贺成全“渔米庄园”,投资550万元配套完善4公里的旅游观光通道,将沿途分布的25家鱼池串联成线,抱团发展,辐射带动沿线村庄,有效促进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年接待游客4万人次以上,带动周边农民年均增收明显。现在,陈禄喜的水稻知名度越来越大,不仅产品供不应求,自己也从一个普通的农民,变成了农民企业家。

  陈禄喜说: “我们自己有加工设备,水稻商标也注册了,就是以我名字注册的陈禄喜大米,远销到了四川、安徽、北京等地”。

  土右旗这些年不断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和特色化种植,打造了高粱、中药材、甜菜、地梨、黑小麦等示范基地,订单农业和特色农业种植面积达到40万亩,明沙淖乡贺成全村的水稻种植,是土右旗特色种植的一个缩影。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李国萍


[责任编辑: 吴焕新]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