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是我的责任”——记赛罕区黄合少镇党委书记杨聪林
内蒙古新闻网  20-10-09 19:53  【打印本页】  来源:呼和浩特日报

  “现在我们吃穿不愁,生活无忧,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都找到活干,这都多亏了杨书记啊!他的付出我们都看在眼里、记在了心里。”提起赛罕区黄合少镇党委书记杨聪林,当地的群众都赞不绝口。

  “我来到黄合少镇的主要目的就是为当地的老百姓服务,能够为他们办点实事、解点难题,在大家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上助一臂之力,是我的责任。”自2016年5月到黄合少镇工作以来,杨聪林便将黄合少镇的发展作为自己的工作重心,立志改变全镇的贫困面貌。他把群众当成家人,把群众的事当成家事,听民声、释民惑、解民难、排民忧,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建强基层组织,推动乡村善治。现如今,黄合少镇贫困户全部脱贫,特色产业发展逐渐成型,生态环境显著改善,人民群众安居乐业,镇容村貌更是焕然一新。

  作为一个具有多年乡镇工作经验的干部,杨聪林深知,要做好脱贫攻坚工作,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四年多来,他的足迹遍布了全镇24个行政村、15个涉及贫困户村的田间地头,访遍了所有贫困户,多本扶贫日志记满了各式各样的问题。通过调研,杨聪林对全镇的贫困户状况、经济发展现状、致贫原因、群众脱贫愿望及贫困户需求等方面有了更全面清晰的认识,也为制定全镇脱贫攻坚规划、有针对性地开展精准脱贫工作、逐一细化帮扶措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杨聪林的带领下,黄合少镇始终坚持走“造血式”“开发式”扶贫的路子,瞄准致贫根源,突出党建引领脱贫攻坚新路径,大力拓展产业脱贫之路,扎实抓好“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建设。

  改善贫困户的生活条件一直是杨聪林惦念的大事。西黄合少村贫困户郭永风因身体残疾,一直住在危房中。杨聪林了解情况后,积极筹措资金,帮郭永风翻修了旧房。“群众满不满意是检验我们工作的唯一标准,不能因为条件限制就不管群众的实际需求,既然存在住房不安全问题,我们就一定要为群众解决。”杨聪林用实际举动践行“脱贫攻坚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庄严承诺。今年,受疫情影响,脱贫攻坚任务更重、压力更大,杨聪林更是放心不下困难群众,为了减少贫困人员因无法外出务工而造成的经济损失,他积极与赛罕区人社部门协调,为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员增设了10个疫情期间临时性公益岗位。

  乡村振兴是脱贫攻坚的巩固和深化,只有大力发展乡村经济,引领乡村振兴,将巩固脱贫攻坚成效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才能确保真正实现全面脱贫。为此,在杨聪林的带领下,黄合少镇按照“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通过打造明地蔬菜种植基地、加强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建设农旅融合休闲农业等方式,突出绿色、生态、高效,发展农业特色产业,逐步由以玉米、高粱种植为主的高秸秆作物逐步向特色农业、观光休闲农业转变,不仅增加了村民收入,还推动了农业产业提质增效。

  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不仅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同时也是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的暖心之举。自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以来,在杨聪林的带领下,黄合少镇在充分尊重村民意愿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编制村庄规划,有条不紊改善村容村貌。截至目前,黄合少镇5789户常住户已有3481户完成了水冲户厕的改造,共建公共水冲厕所32座,实现了水冲公厕全覆盖,真正做到了让农村的人居环境面貌焕然一新,让村民的生活环境干净舒适,让人们的幸福感成倍提升。

  “贫困群众的幸福就是我工作的动力,回顾这几年的扶贫路,有艰难,有挫折,但都扛了过来,也有很多收获。”杨聪林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继续发扬务实重干、勤政为民的工作作风,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为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继续努力奋斗、砥砺前行。

  (呼和浩特日报记者刘军)


[责任编辑: 王彤]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