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家村:兴产业促发展助力脱贫攻坚
内蒙古新闻网  20-10-12 11:19  【打印本页】  来源:呼和浩特日报

  今年60岁的武川县二份子乡姚家村村民高四根中秋节也没闲着,他要照顾好宝贝——饲养的60多头牛。“养这些牛可得下辛苦,是党的政策好,村党支部带领指导我养了牛,5年时间从最初的10头牛发展到现在的60多头,今年我们老两口估计收入六七万元,日子过得可美了!”说起如今的好生活高四根脸上笑开了花。过去,高四根家是贫困户,生活只能达到温饱水平,如今,高四根想着如何把牛养得更好,让手头更宽裕。

  姚家村自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村党支部带领全体党员、群众紧紧围绕农村工作大局,按照“两不愁三保障”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奋斗目标,通过抓班子、带队伍,兴产业、促发展,迅速掀起农村改革发展热潮,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实现全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45户120人,占户籍人口的14%。通过党建促脱贫、产业促发展模式,2018年8月底经动态调整后该村全部脱贫。

  抓党建促脱贫,树产业促发展

  姚家村党支部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紧紧围绕“党建引领、产业带动、民生为本、全面小康”发展思路,以脱贫攻坚为主线,以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为目标,多措并举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该村采取贫困户利益分红原则与有偿补贴相结合模式,获得稳定的产业发展分红收入。村委会将“五到村、五到户”扶贫资金118万元,以委托管理方式投入到蒙禾源菌业公司,让贫困户获得稳定收入,入股分红涉及贫困户28户60人,人均收益975.88元。

  实施生态移民、土地流转、退耕还林还草生态扶贫,落实政策补助资金,使贫困户受益。该村生态移民349户832人,其中贫困户45户120人,每人1.5万元;土地流转10156.77亩,其中生态移民中贫困户土地流转受益45户120人,贫困户土地流转平均每人收益1800元;退耕还林、还草349户832人,其中贫困户39户107人,人均收益1800元。粮食补贴358户853人,其中贫困户45户120人,人均收益360元。

  该村大力发展传统养殖业,2015年为39户贫困户每户补贴6400元购买基础母牛。2016年投资82万元为在村常住户建设养殖圈舍30套。2019年争取上级资金建设粪污处理池1000平方米,投入资金77万元。目前共有基础母牛350余头,羊1000余只,其中贫困户18户养牛240头,户均增加收入3万多元。

  此外,该村通过选聘公益岗位人员,用工涉及贫困户,进一步增加了他们的收入。并且全面落实社会兜底,加大因学致贫帮扶力度。

  补齐民生短板,促进民生改善

  补齐民生短板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要给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姚家村在民生改善方面做出很多努力,如住房保障、道路建设、便民服务等方面都较之前有了很大变化,村民的幸福感不断增强。

  该村通过盘活集体资产,完善了自身“造血”功能,村集体经济有了实力,发展有了财力,服务上更有了能力。通过种草渠道壮大村集体经济,收益可观。2016年建设互助幸福院64套,修建厕所3个,水电路设施齐全,供在村的常住户免费居住,彻底改善村民的居住条件。通村硬化路于2016年10月已全部硬化达标,长度836米,宽度5米(通自然村路硬化率为100%)。行政村还安装了路灯。

  该村通过饮水安全工程实施,2016年9月饮用水水质全部达标,并为在村居住的农户全部接入自来水。新增变压器1台,最大限度保障村民的用电需求。2016年建成达标卫生室一处,面积61平方米,村医常年坐诊,定期为村民免费体检,与村民签约上门服务,为贫困人员送医送药,慢性病普查,排查各类传染病,并进行健康教育。2016年建成文化室一处,面积37平方米,图书300余册,满足了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了大家的业余文化生活。网络建设方面,村村通广播覆盖所有自然村,村委会2017年通宽带,配置电脑和复印机,可供村民上网查阅惠农信息。2016年建成便民超市,面积60平方米,村民所需的日用品齐全,方便群众的日常生活。

  走进姚家村,干净整洁的村容,村民脸上洋溢的笑容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和谐乡村的景象处处呈现。

  姚家村党支部书记郝志文说,要努力改变村民生产方式,进一步加大科技养殖力度,让养牛条件进一步改善。相信,村民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基层党组织是脱贫增收的“火车头”,建强基层党组织对于打赢脱贫攻坚战是重中之重。在“火车头”的强力带动下,相信姚家村党支部会以更加精准、精细的扶贫举措,带领贫困群众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记者苗欣)


[责任编辑: 王彤]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