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山脚下,黄河几字湾顶端是巴彦淖尔。巴彦淖尔,在蒙古语中意为“富饶的湖泊”。地球同一纬度上最大的湿地、由黄河改道形成的“塞上明珠”——乌梁素海,就在巴彦淖尔境内。
乌梁素海
乌梁素海的秋天,碧波荡漾、水鸟翱翔,就像一幅美丽的画卷。
在以前,提起乌梁素海,却绕不过“污染”二字。
据乌梁素海生态保护中心主任杜占贵介绍,上世纪80年代以来,污染物产生量开始大幅度增加,2008年,湖区暴发大面积黄苔,沼泽化程度高,生态功能退化。
同时,乌梁素海周边流域沙漠侵蚀、耕地盐碱化、草原荒漠化、矿山地质环境破坏、水土流失等问题相互叠加,使整个流域的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2005-2014年监测数据显示,湖区水质一直徘徊在劣V类。
修复乌梁素海生态,刻不容缓。
多举措并重,治理起成效
“我们曾经总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样完全解决不了问题。经过实践和研究,我们领悟到湖内的问题要湖外治,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杜占贵说。
“乌梁素海曾接纳了河套灌区90%以上的农田灌溉退水、全市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作为本地人,杜占贵对此很痛心。
乌梁素海流域决定全面推进点源、面源和内源污染治理。
在流域上游的乌兰布和沙漠,重建长154公里、宽50多米的防风固沙林带,遏制沙漠东侵。
在城镇和工业园区,开展点源污染“零入海”行动。对城镇和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进行提标改造,建设中水处理厂,充分挖掘中水回用潜力。
在乌梁素海湖区,实施生态补水、入海前湿地净化、网格水道、芦苇加工转化等工程,促进水体循环,改善湖区水质。
在湖区周边,关停整顿一批破坏生态、违法违规矿山企业,通过料堆削坡整形、采坑回填、撒种草籽和植树造林等措施进行治理……
治理效果怎么样、生态好不好,鸟儿不会说谎。
碧波重返乌梁素海
“你注意看,这水很清,和以前‘水臭、长满水草、船无法通行’的景象完全不一样了。”坐在观光船上,乌梁素海湿地水禽自然保护区管理站站长孙孟和介绍了乌梁素海近年来的可喜变化。
“疣鼻天鹅这类鸟类对水质要求非常高,如今疣鼻天鹅数量越来越多,说明乌梁素海的水质在一天天变好。”孙孟和说道。
乌梁素海是欧亚大陆鸟类迁徙的主要通道,但曾因污染严重,水质变差,鸟儿极易染上疾病,小鸟孵化出来后死亡率也很高,湖内鸟类种群数量迅速减少。
“一系列措施起了作用。现在生物多样性、鸟类种群数量都在逐步恢复,近5年新发现的种群达30多种。”孙孟和说道。
乌梁素海湿地候鸟展览馆里展示的鸟类
通过多举措治理,流域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整体水质由劣V类达到V类,水质持续好转,湖区有各种鸟类264种(其中国家一类保护鸟类9种、二类保护鸟类36种),鱼类22种,乌梁素海重返生机。
品牌带动,倒逼绿色发展
黄河在巴彦淖尔拐了个弯,留下一片富庶的米粮川——河套平原。这里地处北纬40度黄金种植带,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得天独厚的水土光热资源给当地农业发展带来优势。但长期以来,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也让乌梁素海不堪重负。
为降低农牧业污染,巴彦淖尔开始在河套灌区开展控肥、控药、控水、控膜的“四控”行动,推广使用有机肥、无公害农药和国标地膜。杜占贵说:“希望通过‘四控’行动引导农民、企业绿色生产。”
下大力气引导绿色生产的背后,是区域统一公用品牌“天赋河套”在做支撑。
长期以来,因当地农业生产方式传统,企业小而散,产品卖不出好价钱,巴彦淖尔市推出“天赋河套”区域统一公用品牌,让优质企业的优质产品可以共享。
当地希望通过品牌引领提高农产品的溢价,倒逼农牧业清洁生产。“也就是说,如果超标使用农药化肥,你的产品就卖不出去,如果产品达到了品牌标准,那就可以溢价25%卖出。”内蒙古巴彦绿业实业常务副总经理杨正茂介绍道。
丰收塔
杨正茂表示,据测算,到2022年底,“天赋河套”授权产品的溢价空间将会增加30%,带动17.7万人再就业,农产品价格年均将递增10%,农牧民收入年均将递增8-10%。传播君陈历凤网络传播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