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秀玲:心里装着贫困户
内蒙古新闻网  20-10-15 10:03  【打印本页】  来源:锡林郭勒日报

  太仆寺旗农牧和科技局农广校校长郑秀玲,自2018年担任千斤沟镇临潭村帮扶责任人以来,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搞好脱贫攻坚工作,重点是引导群众发展产业,实现农牧民持续增收。郑秀玲驻村后,认真开展技术培训,把科学的种植方法、施肥施药方法、优质品种、畜牧知识推广给群众,引导他们科学种植,调整农牧业结构,增加收入。

  2019年,郑秀玲为帮扶户争取到“一亩薯”项目,并把马铃薯种子给每户送到家,为每户节省了450元的种子款。秋季收获近1500公斤,左邻右舍看到产量比普通种子高出近30%,都以高出当地马铃薯1.5倍的价格争着和他们串换品种,户均又增收近1000元。今年,全村推广种植马铃薯新品种面积达30亩,亩均增产20%左右,增收7万余元,得到了贫困户们的认可和好评;2019年秋季,郑秀玲与盟农牧业科学研究所联系,为每户争取到了30多棵草莓苗,让他们逐步扩繁增加收入;今年春季她又为每户贫困户争取到了100多斤莜麦良种,为每户节省资金近400元……通过调整产业发展,贫困户收入得到增长,脱贫成果得到巩固。

  “要不是郑校长,我们现在也不懂得办理慢性病证。”村民方满感激地说。年近八旬的方满老两口常年吃药却怎么也不肯去住院检查治疗,没有病历没法办理慢性病手续。经过她多次耐心的劝说,最后老两口终于住院检查,并于2019年底分别办理了慢性病证,每年仅吃药就可报销近6000元。

  “要不是郑校长,我的猪肉怕是卖不出去了。”贫困户曹万海如是说。曹万海是养猪能手,2018年,在到户项目扶持下,他养了3口猪,年底杀了2口。当时过年农村基本家家都杀猪,他家的猪肉一时卖不出去。郑秀玲知道后,非常着急,她找朋友、问亲戚,终于帮曹万海将猪肉及时销完。2018年秋冬季,大部分农产品的价格都不高,刘占海家收获的500斤胡麻全销售完只能收入1000元。为了卖出好价钱,郑秀玲建议他们把胡麻榨成油卖,并通过发朋友圈等方式帮助他们销售。很快,胡麻油销售一空,比原来还多卖了800元。刘占海老两口非常高兴,硬是要给郑秀玲一桶麻油。郑秀玲推脱不过,拿上后又悄悄把200元钱塞在了他的衣服口袋里……刘占海逢人就说:“郑秀玲真是位好干部,她心里装的就是咱贫困户。”

  群众身边无小事,细微之处见真章。每次去贫困户家里,遇到贫困户正在干活,不管是拉土垫猪圈、提水浇菜园,还是交电费、购买电器,郑秀玲都抢着帮忙干……因为,她把贫困户当做亲人,倾心投入、真情帮扶。

  三年来的帮扶工作,郑秀玲用真心守初心,沉下身子稳住心,贴近百姓搞服务,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庄严承诺,谱写了贫困群众美好的明天。

  (沃野)


[责任编辑: 白静]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