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牛经济 过上“牛”日子
内蒙古新闻网  20-10-15 20:57  【打印本页】  来源:乌兰察布日报

  


  □本报记者李璟通讯员郝建国马婕

  不到两年的时间,雷军住进了新房,家里养的5头安格斯肉牛变成了10头,日子也跟着快速的“牛”起来。但在两年前,这种生活是他从来不敢想的。

  雷军的老家在察右前旗黄茂营乡逯明沟村,地处山沟沟,自然条件恶劣、产业发展困难、基础设施落后,一家人终年以种地、外出打工为生,收入少,生活困难。

  2019年,雷军一家借着易地搬迁政策的东风,如愿住进了亮堂堂的新房,这让他打心底里高兴,也激发起了战胜贫困的信心。

  为了带动贫困户稳定脱贫,察右前旗因地制宜,在发展特色、高品质养殖业上下功夫,出台了养殖安格斯肉牛的一系列优惠政策解决农户资金问题:凡有劳动能力和发展意愿的农户和易地搬迁户都可认购,认购价格为每头16500元,其中小额贷款10000元,政府贴息3年,贫困户可享受菜单式补贴4000元,个人仅需要2500元就可以认购一头怀孕母牛。肉牛出栏后,农投公司以高于市场价协议回收,彻底解决打消了贫困户的顾虑。

  雷军家就是这一政策的受益者,今年3月,他一次性认购了5头安格斯肉牛。

  雷军说:“以前住的土房,经过易地搬迁,现在住进了新房。经过政府给扶贫的安格斯肉牛,我养了5头,下了5个小牛犊,添了一笔收入,我感到挺高兴的。”

  现在,雷军最高兴的事就是自己家的10头安格斯肉牛。在雷军眼里,这已经不仅仅是10头牛,而是10个行走的提款机。目前,最大的牛犊已经4个多月,到了出栏的年龄,等到农投公司上门收购,又多了一笔收入。每每想到这里,雷军脸上总洋溢出笑容。

  走进察右前旗黄茂营乡西河村安格斯肉牛养殖园区,500头安格斯肉牛正在津津有味地“吃饭”。近年来,察右前旗坚持走生态路、打绿色牌、做特色文章,大力推动安格斯肉牛产业规模化发展,像西河村这种规模的安格斯肉牛养殖园区,全旗一共有11个,存栏数达到8500头,覆盖全旗52个安置点2227户、4337名易地搬迁户,户均稳定增收4000元,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有产业、能致富”。

  察右前旗扶贫办副主任姚建忠说:“我们通过3批共下放2700多头安格斯肉牛,全旗共带动1091户贫困户脱贫。近期马上将2300多头再落实到户。下一步,我们将加大技术跟踪指导,做好牛犊回购工作,为贫困户脱贫增收打下坚实基础”。

  通过安格斯肉牛产业的发展,察右前旗实现了养殖业的提质、提效,带动了零散养殖户向集中化、规模化养殖发展,促进了农牧业生产方式、经营方式的转型升级,切实走出了一条依靠产业发展拉动贫困群众增收的脱贫富民之路。


[责任编辑: 胡浩]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