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伍军人变身“牛司令”带领村民致富
内蒙古新闻网  20-10-16 09:32  【打印本页】  来源:乌兰察布日报

  太仆寺旗红旗镇平地村退伍军人张祥积极转变观念,自筹资金创办家庭牧场,大力发展养牛产业,走上了一条致富路,他致富不忘乡亲,探索出“牧场+贫困户”的“托管代养”模式,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

  1995年,张祥圆了自己的军人梦,光荣入伍成了一名军人,练就了吃苦耐劳和不服输的精神。退伍后,张祥先后到秦皇岛市、锡林浩特市等地打拼,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勤学苦干,积攒了一定资金。他看到近年来我盟政府大力扶持养殖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觉得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遇,做出了回乡创业的决定。

  2016年11月,张祥注册成立了太仆寺旗金山家庭牧场,陆续投资680万元,建成办公区、标准化棚圈、青贮窖、储草棚、库房等,购买了大型粉碎机、农用车、铲车。在肉牛养殖上,张祥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选择饲养安格斯肉牛,2017年4月牛舍建起后,他购回了50头安格斯肉牛,家庭牧场初具规模。“现在政策就是好,买牛有补贴,买机械有补贴,还有养殖保险。”他说,“几年前就想养牛,苦于没有资金和技术,现在这些问题都解决了。”

  养牛是太仆寺旗农村养殖业的传统产业,也是农民增收的一条有效途径。张祥觉得发展养殖业掌握技术是关键。为让肉牛健康成长,他一有空就投入到肉牛养殖技术学习中,利用网络、书籍刻苦钻研肉牛饲养中的一些技术难题,组织养殖人员进行学习,使养殖人员都学会了科学喂养和疫病防治技术,他还经常外出观摩学习,成为养牛的行家里手,家庭牧场步入科学化标准化轨道。

  带领村民一起致富是张祥回乡创业的初衷。如何带动更多的乡亲,特别是贫困群众一起脱贫致富呢?张祥退伍不褪色,把助力脱贫攻坚作为自己的第二战场,按照抱团取暖,合理发展的思路,他统筹谋划,找准契合点,以“牧场+贫困户”模式,把红旗镇21个行政村111户贫困户托养的安格斯肉牛,进行集约化、科学化、规模化饲养。每年每头牛给贫困户分红1500元,5年为一个周期,周期满贫困户可选择继续续约或终止合同。同时,他的牧场还积极扩大养殖规模,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贫困户在赚“分红”的同时,又可挣工资,实现了“双丰收”。

  走进张祥家庭牧场的肉牛养殖场,贫困户张满正在给圈舍里的牛添加草料,百余头膘肥体壮的肉牛正在悠闲地吃着“午饭”。张满表示,他已经在这里打工两年多了,牧场管吃管住,还挣工资,让他当年就脱了贫。据了解,像张满这样常年在牧场务工的贫困户还有9人,他们每年都可以领到4万元的工资,肉牛养殖“托管”扶贫模式让贫困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作为一名退役老兵,凭着对家乡建设的一片热忱之心,他把理想和抱负都倾注在带领家乡人民脱贫致富的道路上。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来袭,张祥共捐助了价值3万多元的物资,与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工作人员携手共进抗疫情,同舟共济渡难关。

  “一户一群牛,致富不用愁。”如今张祥的安格斯牛已发展到340头。在家乡这片希望的田野上,张祥把自己的创业梦想植根于乡土之中,带领乡亲们在致富的路上奋然前行,用实际行动书写着振兴乡村、增加农牧业经济效益、助农增收的美好篇章。

  (沃野)


[责任编辑: 白静]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