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出高质量脱贫的内蒙古答卷——写在第七个国家扶贫日
内蒙古新闻网  20-10-17 07:53  【打印本页】  来源: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

  本报评论员

  今天,是第七个国家扶贫日,也是第二十八个国际消除贫困日,这个特殊日子彰显着党和政府不遗余力向贫困宣战的决心和意志。确保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是我们党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如今,这一目标触手可及,进入了最后的倒计时。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全局出发,把扶贫开发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交出了我国减贫史上的最好成绩单,不仅为中国全面实现小康铺平了道路,也创造了世界惊叹的“中国奇迹”,还为全球提供了消除贫困的“中国样本”和“中国方案”,为全世界的减贫进程作出了巨大贡献。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一场没有退路的硬仗。党的十八大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关于内蒙古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尽锐出战、攻坚克难,推动全区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进展:全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由2013年底的58万户157万人减少到了0.7万户1.6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1.7%下降到0.11%;3681个贫困嘎查村全部出列,57个贫困旗县全部摘帽……内蒙古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不仅饱含着草原儿女的奋斗故事,展现着我区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有力举措和坚定信念,也蕴藏着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关键密码。

  回望来路,内蒙古踏石留印、抓铁有痕,书写了草原儿女脱贫攻坚的壮丽史诗;展望前程,内蒙古信心百倍、不胜不还,立志描绘出更新更美的崭新篇章。下一步,我们要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扎实开展查漏补缺,确保不留死角和盲区,保障最后1.6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返贫致贫的因素还会存在,相对贫困还会存在,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可能会导致贫困群众生产生活的困难增多,巩固脱贫成果的难度加大,因此,我们既要立足当下补短板、强弱项,做到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也要着眼长远,以更大的力度、更强的决心、更有力的举措,激发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发展的内生动力,携手共创更加美好的明天。

  党的十九大报告擘画了未来发展蓝图,提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我们坚信,只要全区各族干部群众坚定决心不松劲、精神抖擞向前进,奋进搏击交出高质量脱贫的内蒙古答卷,乘势而上开启奋进新征程,祖国北疆这道风景线一定会更加亮丽。


[责任编辑: 吴焕新]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