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下好一盘棋 托起宜居城
内蒙古新闻网  20-10-21 09:58  【打印本页】  来源:包头日报

  生态思维建设宜居城

  包头市实施了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提质工程、园林绿化节水灌溉工程、北梁绿道工程、黑臭水体治理工程

  低碳建设托起“包头蓝”

  包头市通过施工图审查的绿色建筑242万平方米,占新建建筑比例超过40%

  精细管理绣出“幸福感”

  全市物业管理综合覆盖率达到89.05%,市五区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综合满意度达到92.04%

  城市是人类居住生活的重要场所,城市建设关乎百姓生活方方面面。

  包头市按照适应发展、适度超前的建设理念,通过上下衔接系统排除城市“涝点”,精准建设消除设施覆盖“盲点”,精细化管理回应居民“关切点”,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城市建设。

  生态思维建设宜居城

  “这条路终于不积水了,我的生意再也不用看天进货了。”这几天,青山区哈达道水果店店主于粉看着已完工的雨污水管网改造工程开心地说。

  熟悉这条路的市民们都知道,青山区哈达道至先锋路这一段,一下雨必积水。“这里已经不是积水点了,是积水路段。今年5月我们开始改造,终于在国庆期间完成了管网改造和路面摊铺工作。”市政工程管理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包头市通过实施主城区积水点治理一二期工程和老旧管网改造一二期工程,将城市水系和相关水利设施相协调,通过借用城市河流水系网络,用自然河道承担雨水汇集的功能,提升了城市排水能力,方便了市民出行。同时,包头市实施了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提质工程、园林绿化节水灌溉工程、北梁绿道工程、黑臭水体治理工程。目前黑臭水体治理工程已全部完成,其余工程均处于收尾阶段。

  低碳建设托起“包头蓝”

  这个冬天,昆区昆河镇南排村村民王俊生再也不用为生炉子发愁了。今年,“煤改气”工程覆盖到了他所在的村子,100多户村民用上了清洁无污染的天然气。“这个冬天街上就不呛得慌了,住得舒心,心情也好。”王俊生说。

  眼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正贯彻于包头城市发展的顶层设计中,走出一条推动低碳城市建设的发展新路径。

  除了改变燃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包头市还把绿色低碳理念全面融入城镇化进程,依托建筑在城镇化低碳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建立建筑节能、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同步推进、协调发展机制,强化绿色建筑从设计、施工到竣工验收的全过程监管,逐步形成以绿色建筑为特征的建筑模式。目前,包头市通过施工图审查的绿色建筑242万平方米,占新建建筑比例超过40%。同时对全市各类建筑进行节能“绿色评级”,并按年度进行滚动管理,推动城市开发与建设的绿色低碳化发展。

  精细管理绣出“幸福感”

  “有了物业,我们的小区真是大变样。”说起物业入驻小区以后带来的变化,昆区惠民小区的居民们都赞不绝口:“小区里的树木修剪了,破损路面铺平了,卫生环境也好了,外来车辆也有人管理了,真是给我们创造了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

  如今,在城市精细化管理方面,包头市全面树立“城市管理要像绣花一样精细”的理念,突出“精细、规范、安全”三个着力点,不断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在提升物业管理服务水平方面,出台《包头市物业服务企业信用评价管理暂行办法(试行)》,目前在网上公布信用评价结果的物业服务企业307家,逐步实现物业服务企业系统管理全覆盖。截至目前,全市物业管理综合覆盖率达到89.05%,市五区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综合满意度达到92.04%;全市共有733个住宅小区达到服务等级标准,达标率超过75%。

  在加强设施维护管理方面,推进《包头市市政设施管理条例》《城市道路挖掘修复工程管理规定》等行业规范的起草修订,市政设施管理维护网络化、标准化水平显著提升;深化运用“预养护”“冷再生”等先进理念和技术手段,2020年完成沥青路面炒补1万平方米,便道整修9500平方米,设施修复及时率达到100%。

  城市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在统筹好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的同时,包头用微更新让老式社区更加宜居,用精细化服务改善生产生活环境,为这个城市的人民营造了宜居宜业的美好环境。 (记者张燕青实习生桑乐)


[责任编辑: 王彤]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