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草集团:依托“草种业+生态修复”带动贫困户家门口打工增收
内蒙古新闻网  20-10-28 09:53  【打印本页】  来源:呼和浩特日报

  近日,在位于武川县耗赖山乡河北小泉村的蒙草大青山耐荫植物制种基地第4号智能温室内,今年已70岁的河北小泉村村民贺生花正在分装育苗土壤。只见她有条不紊地往直径四五厘米的塑料营养杯内装土,记者了解到,像这样的熟练工一天可以装四千到五千多杯。

  贺生花告诉记者,这些小杯里的土壤有混合肥料,是为了来年春天育草种用。她在基地干活已有8年了,一个月收入能达到三千多元,多时能挣四千多元。在基地上班时间很灵活,有事的话可以上半天,这里一年四季都有活干,她平时还根据需要干浇水、除草、点种等活。“我平时闲不住,这里离家很近不耽误家里事,所以干活也方便。现在收入多了,我家的生活也好多了。”

  基地负责人张福亮告诉记者,该基地是2013年5月入驻的生态扶贫项目。基地占地约2800余亩,劳动力多时100多人,少时也有二三十人,他们可以选择农闲时来基地干活。这里的土地曾经很贫瘠,原来这里土地流转金每亩为30多元,蒙草入驻后每亩流转金达到160元,带动了大量村民致富。

  据了解,蒙草集团依托草种业基地建设,2013年起先后在武川县耗赖山乡流转村内荒弃地共计8940亩,覆盖农户640户,基地每年固定劳务用工86户。截至目前,累计发放土地流转费538.55万元,发放劳务费907万元。基地以土地流转+劳务用工的模式与贫困户形成联结机制,使得当地贫困户稳定创收,不断提高收入。同时通过基地辐射,在机械、农家肥、管材配件等方面均发挥带动作用。基地流转前土地均为荒地,农民主要以旱作靠天吃饭,土地收益不佳。经过多年草业基地建设,目前所有土地以种植牧草和乡土多年生花卉进行制种,经过改良,已有4000亩左右土地具备良好耕作条件,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新城区生盖营村村民任根用现在的生活实在是美。今年66岁的任根用,2015年来到位于该村的蒙草种业中心干活,过去靠种地生活,现在打工加上土地流转费,他一年收入能达到四五万元,手头宽裕多了。平时工作就是浇水和干杂活,照顾这些花花草草,不感觉累而且心情还不错,收入也增加了,他感到很高兴。任根用手头有钱了,2017年又在院里盖了新房。“生活有奔头,我感到干劲十足,还要继续往前奔。”任根用期盼着更好的生活。

  蒙草品牌部负责人陈睿珏介绍,集团在内蒙古和林县、武川县、土左旗、五原县、苏尼特右旗等地建立种植基地13个;通过与各村组建合作社及农户进行种子种苗“订单”合作模式,先后在区内外形成了16个合作试点。其中蒙草在我市和林县(白彦兔村、红夭子村)、土左旗(兵州亥村、大旗村)、新城区(生盖营村)、武川县(耗赖山乡)建有规模草种业基地,经过培训带动周边3000名贫困户就近打工增收。蒙草集团生态建设产业链,年均直接或间接带动劳务用工近5万人,用工高峰时达430万人次每年,2015年至2019年累计支付劳务费11.13亿元。

  据了解,蒙草集团致力于驯化乡土植物精准生态治理,依托“草种业+生态修复”模式,通过产业扶贫、就业扶贫、资产收益扶贫、生态扶贫、科技扶贫、公益扶贫等形式,将生态建设与精准扶贫有效融合,因地制宜助力脱贫攻坚。26年来,蒙草坚守生态治理主业,用实际行动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投身全国“万企帮万村”、内蒙古“百企联百村”等扶贫工作中,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奉献力量。(记者苗欣李海珍)


[责任编辑: 王彤]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