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幸福的小康生活| 养猪舍里话小康
内蒙古新闻网  20-11-02 09:34  【打印本页】  来源:林海日报

  粉碎饲料、喂食喂水、清理圈舍……和大多数养猪户一样,每天我都必须早起,钻进猪舍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我叫刘恒峰,今年50岁,在库都尔林业局小九亚贮木场担任护林员。平日里一边上班,一边养猪,单位、家里两头跑,忙得脚打后脑勺。可我喜欢这样的日子,充实又踏实,要不怎么能摆脱贫困,奔向小康生活呢?

  我的故事要从12年前说起。那是2008年的春天,林业局工会到单位调研,鼓励支持大家发展家庭经济,给我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带来了一丝希望的曙光。

  当时,妻子没有工作,孩子还要上学,家里仅靠我一人的微薄工资维持,日子时常捉襟见肘。作为一家之主的我,总想着干点什么,为妻女创造更好的生活。和妻子商量后,我们决定发展养猪业。

  我向林业局工会申请了2000元的无息贷款,买了两头母猪,单位还帮助我解决了猪舍。那时候可真难啊,连买饲料的钱都没有,多亏有好心人愿意借给我,可以等挣了钱再还。

  我七拼八凑,总算“万事俱备”了,靠着一间80平方米的猪舍白手起家了。

  因为妻子身体不好,我不舍得让她太劳累。单位忙的时候,我通常都凌晨3点多起床,把猪舍里的活干完才去上班,下班回家后也要先去猪舍转转。养猪的活虽然又脏又累,每天都要起早贪黑,可我顾不上这些,一门心思只想着把猪养好。

  天有不测风云,在养猪的第二年,我上山打火时不小心被草爬子咬伤,被确诊为森林脑炎,住了两次院才保住了性命。虽然落下了后遗症,我却暗自庆幸,腿脚依然麻利,还能继续养猪。

  这些年,我一直坚持自繁自养,培育纯种猪。一头猪要喂养七八个月、长到300斤以上才能出栏,主要喂苞米、麸皮和自己家种的大白菜等粮食。猪肉品质有保证,父老乡亲吃着才放心,所以我家猪肉从来不愁卖。

  渐渐的,家里开始有了一点积蓄,我便逐渐扩大养殖规模,猪舍面积也扩建到了最初的3倍,2014年,存栏量最多,有300多头猪。可偏偏那几年赶上猪肉市场行情暴跌,卖吧,舍不得,不卖吧,有的猪已经长到了450多斤,又实在是留不得,只好忍痛低价出栏了100多头,结果一下赔进去5万多元。

  谁知祸不单行,刚出生的小猪崽拉稀的特别多,没几天就死了60多头。为了接生小猪,我记不清有多少个不眠之夜是在猪舍里度过的。眼看着成筐拎出去的猪崽和妻子心疼无助的泪水,痛定思痛,我开始查找猪崽死亡原因,发现是猪圈卫生清理不达标导致的。

  我赶紧买了几台产床,自带调节温度的暖箱,又安装了摄像头,随时观察母猪产仔情况,还购买了自动采食槽和自动饮水器,节省了许多劳动力和时间。

  原来,养猪也要讲究科学。

  猪舍升级改造后,猪崽的存活率大大提高了,每年出栏量都能保持在七八十头。赶上今年市场行情好,出栏猪已经全部销售一空,净赚了20多万,头一回挣这么多钱,我心里别提多高兴了。猪舍里现存栏70多头小猪,3头待产母猪,明年又有了新盼头。

  养猪十来年,我们通过自己的双手不仅如愿脱贫了,还搬进了新楼房,多亏了党的精准扶贫政策和各级领导的关心帮助。其实只要肯干,致富不难,人人都能过上向往的小康生活。(刘恒峰口述 陈晓琳 柳爱华整理)


[责任编辑: 王彤]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