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青春舞者到“斯琴奶奶”她让民族舞从草原走向世界
内蒙古新闻网  20-11-06 10:44  【打印本页】  来源:中国网草原频道

  在明快的蒙古族乐曲伴奏下,年近九旬的内蒙古民族艺术剧院蒙古族舞蹈家斯琴塔日哈在舞台上轻快地舞动着:行云流水般的碎步,风摆杨柳般的手部动作……她的舞蹈感情充沛、质朴豪放、刚劲有力,将蒙古族舞蹈独特的风韵挥洒得淋漓尽致。

舞台上的斯琴塔日哈

  “为解放战争的胜利贡献力量”拉开舞蹈艺术人生序幕

  斯琴塔日哈于1932年出生于内蒙古兴安盟扎赉特旗一个传统蒙古族家庭。家庭的熏陶为斯琴塔日哈人生中的第一个重大选择——离开家乡到更广阔的世界去学习——播种了一颗亟待开花的种子。

斯琴塔日哈与弟弟合影(50年代)

  1947年,斯琴塔日哈为了追随和自己从小一起长大的堂姐去乌兰浩特读书,便向父母提出外出求学的要求。但由于当时社会还不安定,父母担心她年纪小,出门在外不安全,便予以阻拦。眼看堂姐就要启程,斯琴塔日哈却说服不了父母,于是她便以绝食的方式抗议,接连两天不吃不喝,最后父母终于让了步。每当回忆起这段往事,斯琴塔日哈总是庆幸自己做出的选择:“如果当时没有坚持去求学,我的人生也许就是‘围着锅台’转的另一种道路。”

  走出家乡,斯琴塔日哈开始在索伦青年学校(后合并到内蒙古军政大学)接受革命教育,但结业时因不满18岁不能参加工作,便被分配到内蒙古军政大学文工团。从小热爱舞蹈的斯琴塔日哈成了文工团的积极分子,“当时正是解放战争时期,大家都想为解放战争的胜利贡献力量,我心里也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想法。”斯琴塔日哈说。于是,至今已70余年的舞蹈艺术人生序幕就此拉开。

  “我只是一滴水”用舞蹈见证新中国成立

  早期,斯琴塔日哈先后受到著名舞蹈家贾作光和吴晓邦的启蒙教导。1949年,凭借精湛舞技,斯琴塔日哈与乌云合演的双人舞《希望》(学名《蒙古舞》)被选入中国代表团,参加了“匈牙利第二届世界青年联欢节”。精彩表演不仅向世界展现了蒙古族舞蹈的独特魅力,更让斯琴塔日哈经历了终生难忘的时刻:归国时在莫斯科停留,正赶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夜。当时的苏联友人和留在莫斯科的中国代表团全体人员,通宵唱中国歌曲,迎接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轮朝阳。“每个人都热泪盈眶,尤其是参加过抗日战争的一些老同志。这是我一生中最值得回味的一个场景,现在回想起来,依然历历在目。”斯琴塔日哈说。

  经历过这样伟大的历史性时刻,斯琴塔日哈对家国有了不一样的理解:“一个人只不过是一滴水,一滴水落在沙漠上,风一吹就没了;一滴水落在海洋里,就为海洋增加了一滴水的容量。我只是一滴水,千千万万的中国舞蹈艺术从业者才汇成我们国家舞蹈艺术的海洋,我离不开我的国家和民族。”

青年时期的斯琴塔日哈

  有了这样的认识,斯琴塔日哈更坚定了用舞蹈艺术为人民服务、为国家服务、为民族服务的信念:“干什么事都要做精做好,只有这样才能为国家争光。”

  “我不能翅膀硬了就远走高飞”为民族舞蹈事业回到草原

  1951年,斯琴塔日哈被选入世界级朝鲜舞蹈家崔承喜的舞蹈研习班中深造,开始系统学习芭蕾舞、朝鲜舞、中国古典舞、现代舞等。两年以后,斯琴塔日哈以优异成绩结业并考入刚成立的北京舞蹈学校(现北京舞蹈学院)继续深造。在这里,她有更多机会观摩外国文艺团体的演出,开阔自己的眼界:“对于舞蹈艺术,我从最开始的不懂,到后来慢慢明白舞蹈是一种文化,而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明的一种标志。学习得越久,思考得越多,理解得越深,我对舞蹈艺术也产生了一种真正的热爱之情。”斯琴塔日哈称其为“熟能生情”,并立志在舞蹈艺术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

鄂尔多斯舞(60年代)

  正是为国争光的信念以及对舞蹈艺术的热爱之情,支撑着斯琴塔日哈度过了一段最艰难的岁月。在崔承喜舞蹈研习班学习期间,她两条腿的半月板出了问题,医生建议手术切除。在利用暑假时间接受手术治疗后,经过一个月的短暂恢复期,斯琴塔日哈便在开学时重返课堂。“练习从早上8点一直持续到晚上10点,那时候腿都没有知觉了。休息时躺在床上,膝盖火辣辣的感觉,放哪都不得劲儿。”斯琴塔日哈回忆说。她就那样忍着疼痛,咬牙坚持,完成了学业。

  从北京舞蹈学校毕业时因为表现优秀,中央民族歌舞团的领导非常希望斯琴塔日哈能留在团里,但是在北京“学得多、看的多、条件好、发展会更好”的优越条件,也没能让斯琴塔日哈动摇。斯琴塔日哈说自己的想法很简单:“当时是内蒙古歌舞团送我去学习的,我不能翅膀硬了,就远走高飞。而且我是蒙古族,为自己民族的舞蹈事业做贡献,这是应该的,所以我必须回去。”

  从青春舞者到“斯琴奶奶”投身教育让民族舞蹈走向世界

  80年代,斯琴塔日哈得到一个编写蒙古舞教材的机会,同步开启了自己的另一条人生路——舞蹈教学。1986年,《蒙古族舞蹈基本训练教程》一书正式出版,填补了蒙古族舞蹈教学的空白,引起中央民族大学、解放军艺术学院和香港、台湾等艺术院校的重视。他们很快运用这个教材开展教学,使蒙古舞在国内外广泛传播开来。这是让斯琴塔日哈特别有成就感的一件事:“教材可以一代一代传承下去,这样我们就可以培养一代一代的年轻舞蹈人,为中国的舞蹈艺术事业注入新鲜血液。”她认为,用教材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没有理论研究和理论指导,没有规范的、系统的、科学的教材,就培养不出艺术人才。

斯琴塔日哈教授学生《顶碗舞》

  如今,斯琴塔日哈已经八十八岁高龄,但她仍然在舞蹈教学的领域奉献着自己的力量。“我觉得我们老年人不应该总在家坐着,应该走向生活,走向社会。如果我还能做一些事情,并且别人也需要我做,我就一直做下去。”斯琴塔日哈直言这种生活才有意义。她提到自己现在到学校去,艺术学院的学生们亲切地称她为“斯琴奶奶”,她感到自己被尊重、被爱戴,心里非常高兴。

  对于年轻一代,斯琴塔日哈想说:“金钱、荣誉、头衔等,都是很虚的东西,一定要实实在在地对待自己创作的或者表演的作品,让广大群众承认、接受、喜欢,这才是最重要的。”

  回首自己走过的舞蹈艺术之路,斯琴塔日哈自豪地说:“我觉得我没有虚度人生。”作为新中国的第一代舞蹈工作者,她参与了也见证了一些民族的舞蹈艺术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历程。她为中国的舞蹈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而感到骄傲。

  草原文化艺术"高峰"人物系列报道——斯琴塔日哈

斯琴塔日哈

  斯琴塔日哈,1932年出生于内蒙古兴安盟扎赉特旗。著名蒙古族女舞蹈家,民族舞蹈教育家,国家一级演员。曾任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内蒙古文联副主席、内蒙古自治区舞蹈家协会主席等。曾多次随艺术团出国访问演出。先后表演过双人舞《希望》《鞑靼》;群舞《鄂尔多斯》《哈库梦》等;舞剧《猎人与金丝鸟》《乌兰保》等;独舞《土尔扈特》《盅碗独舞》等。荣获过中国文联第九届造型表演艺术成就奖、第二届中国舞蹈艺术终身成就奖等奖项。

  在蒙古舞教学方面也卓有成就。主持编写过《蒙古族舞蹈基本训练教程》《蒙古族舞蹈精品课基础教程》等,撰写了《民族舞蹈教学》《保护发展民间舞蹈艺术》等论文。曾先后应邀赴内蒙古各盟及中央和地方歌舞团体、艺术院校以及香港、台湾地区授课,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舞蹈人才。(作者:中国网记者赵明霞 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责任编辑: 雒扬]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