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时评】愿每一个孩子都能被善良以待
内蒙古新闻网  20-11-06 11:28  【打印本页】  来源:内蒙古新闻网

  近日,#男童遭亲父烟头烫伤双手面临截肢#引发关注。而让小伟豪遭受这痛苦的罪魁祸首,竟是他的父亲。在此之前,辽宁抚顺6岁女童遭亲妈及亲妈男友虐待案尚未平息。有网友认为,主要原因是这些父母对责任感认知度不高,亲情观念低下;也有网友认为,社会对父母虐童事件容忍导致事件频发。

  我们的传统观念倡导“孩子不打不成才”“小树不修不直溜”,说是用打来爱孩子,其实是为家暴的合理性找借口。如此虐打,给孩子带来的不只是身体上的伤害,更可能会造成长期的心理创伤。调查显示,很多长期受到虐待的孩子会变得敏感、脆弱,甚至产生施暴倾向或抑郁症等心理疾病。如果不对虐待儿童作严厉的刑罚惩治,此类行为必然层出不穷。

  生育是一种权利,不能被剥夺。但那些生在不幸家庭的孩子,如何保护他们免于遭受虐待?虐待儿童不是家务事,保护儿童既是父母的责任,也是社会的责任,更是政府的责任。

  结合多起虐待儿童事件,法律界人士呼吁,我国刑法应当尽快增设独立的虐待儿童罪罪名,放宽虐待儿童的入罪标准,将没有造成死伤但是性质恶劣的虐待儿童行为予以犯罪化。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如果能够更早发现、更早干预,或许就能够减轻对孩子的伤害。在这些虐待儿童事件中,医疗机构、社区组织等社会机构应发挥监督功能,及时站出来提起诉讼,并给这些受伤的孩子提供一个安全的生存环境,尽到应尽的保护义务。

  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关于父母合不合格的考试,但相信那些做好成为父母准备的人,会自发性的去考核自己,把责任化成爱,愿每一个孩子都能被善良以待。(孙静华)


[责任编辑: 张燕]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