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经济高质量发展助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鄂尔多斯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系列报道之工业篇
内蒙古新闻网  20-11-10 11:09  【打印本页】  来源:鄂尔多斯日报

  十八大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论述中,把“基本实现工业化”作为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赋予了工业经济发展新的内涵:经济稳定增长,注重质量、效益第一;结构逐步调优,注重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均衡、注重实体经济建设;资源优化配置,注重集群化、注重区域特色互补……诸如以上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理念成为指导工业经济发展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统一路径的关键契合点。而这些契合点也正是十几年来鄂尔多斯市工业经济发展的努力方向。从鄂尔多斯市几十年的实践经验来看,从本世纪初确立了“工业立市”的发展理念,尤其是十八大、十九大确立“高质量发展”路径指导以来,鄂尔多斯市工业经济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助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美好愿景走入现实。

  规模与效益并进,协同提升工业实力

  高质量发展,以“质”为先,以“量”为辅,规模壮大是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基础,实力增长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保驾护航。

  工业规模稳步壮大。量的积累始终是质变的基础, 2004年鄂尔多斯市煤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100亿元,2008年突破600亿元位列自治区之首,2010年突破1000亿元。 “十三五”期间工业总量稳步攀升,年均增长5.8%,2019年实现工业增加值较2010年增长了25.4%。稳定的增长,雄厚的规模基数,为建成小康社会夯实稳定基础。

  工业产品多点开花。2019年鄂尔多斯市工业产品种类增长至73种,原煤、电力、冶金、建材、化工等能源原材料行业形成庞大的生产能力。2019年,原煤产量6.8亿吨,达到了历史以来最高峰;发电量750亿度;铁合金产量达到159.6万吨;水泥产量446.4万吨。煤化工行业迅速发展,煤制烯烃188.9万吨,煤制甲醇655万吨,煤制尿素197.8万吨,主要能源产品及能源衍生产品产量自治区占比接近70%。高技术装备类产品发展迅速,汽车产量2.9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1533辆,光电子器件7901万件。产量的增长、产品种类的丰富意味着工业门类的进一步齐全,上下游链条互补增强,工业经济包容性与接纳性大大提升。

  企业规模效益双提升。鄂尔多斯市工业体量由早期的小而散,逐渐通过资源优化配置、企业兼并整合,向规模效益、龙头带动、集群化发展方向推进,到2019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已发展至458家,资产总计首次超过万亿大关,达到10463.6亿元,位居自治区第一位,占全区比重达到31.6%,资产总额超100亿元的企业19家,超500亿元企业3家。2019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营业收入4181.5亿元,占全区20.9%;实现利润752.4亿元,占全区的51.7%,以一市之力占据全区半壁江山。

  能源领域优化配置,高质量发展基石稳固

  资源能源是鄂尔多斯市工业经济起步的基点、立身的支柱,是传统工业行业发展的依靠,也是新兴行业兴起的基础。尤其是煤炭资源,关注好这一领域,抓住主要矛盾,是鄂尔多斯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建成小康社会的长久之计。

  煤炭资源优化配置。煤炭资源是鄂尔多斯市工业经济发展的基石,通过本世纪初煤炭企业的关小上大与企业改制,资源整合重组,淘汰落后产能,增产技术改造等措施,煤矿数量从2000年的593座压缩至2005年的300座,到2008年进一步压缩至276座,以后年份有所增长,到2019年达到333座,经过煤炭资源领域的深度整合,单矿生产能力全面提升,120万吨级以上煤矿占60%,300万吨级以上煤矿占23%,全市煤矿形成以百万吨级为主的新格局。形成亿吨级煤炭企业1户,5000万吨级企业2户, 1000万吨级以上企业15户。煤矿机械化程度达到95%,回采率达到80%,建成洗煤厂291座,洗选能力9.9亿吨/年。

  煤基产业深度衍生。经过2000年初的煤炭资源深度整合,从2010年开始至今鄂尔多斯市资源领域开始进入就地转化、深度衍生煤基产业链阶段,煤炭就地转化率、煤炭资源附加值大幅提升。2006年煤炭就地转化仅10%左右,此后随着现代煤化工行业的发展,就地转化煤炭量逐年增加,就地转化率逐年上升,到2019年达到24.6%。随着中天合创、中煤蒙大等一批大型项目上马,煤化工产业得到快速发展,行业规模已然成型,截至2019年拥有煤化工产能1478万吨。

  构建现代工业体系,谋划未来发展蓝图

  非煤工业打造新动力。进入“十二五”时期,为了改观挖煤卖煤的单一工业局面,鄂尔多斯市煤炭资源的清洁高效开发多点开花,煤制气、煤制烯烃、煤制精细化学品等行业迅速发展,形成了全国最为先进、完整的煤炭清洁开发产业链条。加上新能源的大力开发,新材料、节能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不断推进,装备制造、电子元件等产业的迅速发展,为鄂尔多斯工业经济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做出了重大贡献。2019年全市规模以上非煤工业实现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31.4%,比2010年提高2.3个百分点。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行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9.5%,比2010年提高8.5个百分点。以新能源主打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比2010年提升4个百分点。

  现代园区特色互补。工业园区是鄂尔多斯市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平台。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培育,各园区形成特色鲜明、定位准确、方向明晰、互为辅助的协调发展局面,在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和引导经济转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19年全市共建成煤化工、新能源、装备制造、循环经济、高新技术、轻纺等工业园区17个,其中国家级1个,自治区级7个,累计建成面积411.9平方公里,累计入园企业292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15家,8个园区产值超过百亿元。

  民营经济贡献卓著。以鄂尔多斯集团和伊泰集团为代表的民营企业在鄂尔多斯市整个工业经济高速增长时期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形成了鄂尔多斯市独特的活跃的民营经济发展特色,这在资源型城市中实属可贵。2019年全市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占全市规上工业比重达55.8%,非公工业实现利润总额434.1亿元,占规上工业利润总额的57.7%,增加值与利润占比双双过半。其中,中小微企业活力进一步释放,2019年达到368户,实现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50.1%,增长14.4%;主营业务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收入的比重为45%,比2010年提高16.8个百分点。

  从非煤行业的纵向衍生,到现代园区的横向扩展,再到民营经济活力的充分释放,鄂尔多斯市工业新时期发展体系框架清晰,前景明朗,为高质量发展推进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王欣宇)


[责任编辑: 萨其拉图]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