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与香港,一个特区,一个特别行政区,一个特区建立四十周年,一个回归二十一周年,如果用一个词概括他们的共同点,那就是开放,两个城市一直是中国新时代的命运共同体。
回眸特区设立之初,深圳看齐香港,是因为东方之珠的香港,对于改革开放的特区城市有着更现实更紧迫的需要,那个时候在国际知名机构的评选中,全球最具竞争力经济体、最自由经济体、亚洲最具活力城市等等光环,让东方明珠无比璀璨,向香港学习,要学习香港的先进管理经验,经济发展的模式和开放的体制机制,也涉及到了方方面面,除了在经济、金融、教育、医疗等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优点与优势,也有法治、人文、公共服务等理念上的繁华与繁荣。飞驰时光,轮换城市,如今回顾这二十年来,今天的深圳同样值得香港学习,那么,香港应该向深圳学习什么?
其一要充分发挥制度的最大优势,做好繁荣稳定的基础性工作。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保证了经济特区的建设不走样不变形,始终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行,创造了伟大奇迹。香港需要强化“一国两制”制度,特别是对祖国体制的认同,在制度优势的基础上,推进经济建设,稳定压倒一切,没有稳定,就没有繁荣,止暴治乱,严厉打击乱港分子的违法犯罪行径,粉碎反华势力搞乱香港的图谋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仍是重点。
其二要巩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巩固经济发展的基石。深圳迅速发展的成绩,再次证明了发展才是硬道理,深圳所以能“摸着石头过河”,能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在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出发点。香港发展到今天,更需要遵从香港市民的切身利益,如果学校放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走到街上保证不了人身安全,孩子读书不能剔除有毒思想的侵蚀,谈发展如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其三要实践“五位一体”的发展理念,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四十年来,深圳从边陲小镇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大都市,其中重要的一点是实现了由经济开发到统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发展的历史性跨越。香港发展的这些年,土地与劳动力的不足虽然有制约,但内耗才是香港最大的不足,解决内耗不仅是政治上的,还要实施“五位一体”的发展理念,政治文明、社会文明要统筹到发展的方向上来,发展好香港的经济,就要团结起来,搞好经济,一致向港独势力做斗争,把香港的事情做好。
其四要坚持和弘扬法治精神,让法治成为特区发展的重要保障。深圳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建设形成了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依法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依法保护产权和知识产权成为重要的软环境。同时强化依法治理,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城市治理顽症难题,让法治成为社会共识和基本准则。香港不仅是要在这些城市管理与治理中与深圳齐头并进,更要坚持贯彻好基本法,基本法为香港特区定下宪制框架,贯彻执行好港版国安法,这是中国香港长治久安的法治保障。
无论是香港还是深圳,都要坚持在全国一盘棋中更好发挥经济特区辐射带动作用,为全国发展作出贡献。从深圳的明天看香港的明天,前景光明,从香港的未来对比深圳的未来,前景光明,从深圳和香港的未来看中国,未来一片光明!(李国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