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四十年深圳,中国改革开放再出发
内蒙古新闻网  20-11-12 16:38  【打印本页】  来源:内蒙古新闻网

  风云激荡,光阴荏苒。蛇口开山炮的轰鸣仿佛还在耳畔回响,小平同志“不改革就是死路一条”的铿锵话语好似仍在心头荡漾,中国的经济特区建设,已然走过了40年艰难曲折而又充满神奇的光辉历程。“2020年10月14日”“中国深圳”“习近平”“庆祝大会”,当这几个特定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融合在一起的时候,一座城市的发展,再次牵动了世人的目光!

  四十年一路走来,凭借着“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历史担当和“只争朝夕、排除万难”的实干精神,不惑之年的深圳由一个边陲小镇迅速发展成一座欣欣向荣的国际化大都市。敲响土地拍卖第一锤、第一次打破“大锅饭”、率先启动商事制度改革、首创“前海模式”、第一家外资银行成功落户、创办第一个出口加工区……深圳,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历史见证。

  如果说1949年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的庄严宣告,让中国人民永远站了起来,那1979年邓小平在中国南海边画下的“一个圈”,则显示了中国向封闭与落后彻底再见的决心。筚路蓝缕40年,深圳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一面旗帜,她用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创建经济特区,是我们党和国家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的重大决策。数十载砥砺奋进,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等经济特区不辱使命,成了体制改革的“试验田”和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我国经济特区成长的历史,已不只是一座城市的发展岁月,同时还是中国社会制度变迁和中国道路的逻辑起点,它本身就构成了中国道路的重要内涵。

  只有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才能收获别样的风景。对经济特区40年发展历程的回顾与总结,正是为了行稳而致远的思考与探寻。时间为生命所承载,塑造着中国经济特区的文化品格,也指引着后来者不断地创造“发展奇迹”。“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让我们以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为新起点,闻鸡起舞、风雨无阻,新时代走在前列,新征程勇当尖兵!(任国良)


[责任编辑: 张睿]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