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科技创新为鄂尔多斯全面小康集聚新动能 ——鄂尔多斯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系列报道之科技创新篇
内蒙古新闻网  20-11-13 10:22  【打印本页】  来源:鄂尔多斯日报

  从世界第一大单井井工矿到世界首套煤直接液化生产线,从国内首套以自主知识产权为主的间接液化生产线到国内最大单套煤制烯烃、煤制甲醇生产装置,从粉煤灰提取氧化铝科技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到率先在国内实现煤化工高盐水零排放,从5G进入工业控制到大数据建设初见成效……鄂尔多斯以一系列科技创新成就实现了历史性飞跃,智能采煤、煤制油、煤制气、煤制烯烃等技术装备水平国际领先,鄂尔多斯羊绒引领国际标准,知名电影《流浪地球》中难度最大的600多个视效镜头在高新区云计算产业园完成后期渲染。2014年鄂尔多斯市被国家发改委确定为“国家资源型经济创新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国家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2017年鄂尔多斯高新区获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技创新的潜力在鄂尔多斯不断释放,为实现全面小康、高质量发展集聚了强大动能。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创新是其中一个关键变量。“十三五”以来,鄂尔多斯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和对内蒙古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始终把创新作为推动产业发展的第一引擎,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着力推动构建开放合作的创新生态,在经济发展、结构优化、产业升级、生态环境建设、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2019年全市经济总量和研发经费支出占内蒙古自治区的比重均超过20%,是全区经济发展最活跃、创新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

  科技投入不断增大

  科技投入水平是决定一个地区科技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近年来,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背景下,鄂尔多斯市研发经费仍然实现了稳步增长,科研投入强度创历史新高,为科技创新事业发展提供了较为雄厚的资金保证。2019年全市全社会R&D研发费用支出38.3亿元,比2010年增长13.1亿元,2010-2019年期间,年均增速4.75%,占全区R&D经费总额(147.8亿元)的25.9%。R&D投入强度突破1%,达到1.06%,高于自治区投入强度(0.86%)0.2个百分点,为近10年来最高水平。

  分活动类型看,基础研究经费226.8万元;应用研究经费1.81亿元;试验发展经费36.5亿元。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经费所占比重分别为0.06%、4.74%和95.2%。

  分活动主体看,各类企业经费支出37.7亿元;政府属研究机构经费支出5511.3万元;高等学校经费支出830.6万元。企业、政府属研究机构、高等学校经费支出所占比重分别为98.34%、1.44%和0.22%。

  分产业部门看,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R&D经费投入超过亿元的行业大类有13个,这13个行业的经费占R&D经费比重为96%。

  鄂尔多斯市研发投入主要集中在化工、电力、电子设备制造以及煤炭开采等行业。特别是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研发投入达到23.9亿元,占全市R&D经费总额的62.4%。

  分企业规模看,大企业是研发投入的主要力量,2019年鄂尔多斯市大型企业R&D经费支出21.4亿元,占全市R&D经费总额的55.9%,其中14家企业科研经费超过亿元以上,中天合创、中煤能源、神华煤制油、源盛光电等国有领军企业加速产业提升和智能化改造,科研投入力度不断增大,成为自治区级乃至国家级示范;伊泰、博源、亿利、鄂尔多斯资源股份等一批地方“小巨人”企业深耕细作、厚积薄发,在行业中呈现出强劲发展势头。特别是伊泰、双欣、中科合成油等企业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在煤基新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铁基催化剂等方面掌握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为产业转型升级、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分旗区看,东胜区、康巴什区、杭锦旗、乌审旗4旗区R&D经费投入超过5亿元,康巴什区、鄂托克旗、杭锦旗、乌审旗4旗区R&D经费投入强度超过全市平均水平。

  2019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科学技术支出4.7亿元,同比增长35.6%。

  创新动能更加强劲

  科技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之一,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科技创新的脚步越快,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就越足。近年来,鄂尔多斯市新产业快速成长,转型升级稳步发展。

  一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更加壮大。2019年,全市战略性新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2.2个百分点。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三个产业产值超过10亿元,生物和节能环保两个产业产值突破亿元以上。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6.7%,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22.5个百分点。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3.1亿元,同比增长280.25%。

  二是科技型企业培育成效显著。高技术企业数量快速增长,从2015年的29家增长到2019年的105家,占全区(907家)11.58%。涉及资源与环境、新能源与节能、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与新医药、先进制造与自动化、高技术服务等多方面技术领域。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64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示范和“贯标企业”总数达到60家。

  三是代表新兴产业的工业新产品增势稳定。新产品产值突破200亿元。其中,低密度聚乙烯树脂(LDPE)118.3万吨,增长22.9%;聚丙烯树脂124.7万吨,增长21.7%;乙二醇40.3万吨,增长35.4%;多晶硅1.2万吨,增长5.2%;石墨及碳素制品6.8万吨,增长24.1%;光电子器件7901万只,增长22%。

  科技成果更加丰硕

  2016—2019年,鄂尔多斯市承担中央引导地方发展资金项目10项,资金1420万元。承担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21项,资金1.5亿元。取得了一批重要创新成果和专利技术。煤制油、煤制气、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等现代煤化工重大标志性技术成果在我市落地转化。

  2016—2020年,我市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获自治区科技进步奖19项,获自治区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1人。

  2019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专利申请数1379件、有效发明专利数1171件。主导或参与国家、自治区标准制订、修订的数量较2016年增长了5倍。形成国家或行业标准数22项,发表科技论文1091篇,出版科技著作36种。全市技术合同认定登记26项,成交金额1.5亿元。

  云数据中心业务蓬勃发展。鄂尔多斯高新技术产业园云计算园区已建成中国电信、云泰互联、通用计算、浙报暾澜、赛诺伯特5栋数据中心,空港园区建成1栋数据中心。成功引进泛城控股、京东集团等行业龙头企业,开展异地灾备、CDN加速、动漫渲染、电子商务等领域的大数据云计算业务。直达北京双路由8000G光缆传输专线建成投运。区域大型数据中心和灾备中心初步建成。

  大数据与产业融合典型示范不断涌现。煤炭供应链服务平台、煤炭生产大数据平台、内蒙古羊绒交易大数据平台、肥料产业大数据服务平台、物流互联网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旅游大数据平台等典型大数据平台相继建成并在各自行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创新环境持续优化

  鄂尔多斯市委、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始终把科技创新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科技创新环境持续优化。

  一是相继出台了《鄂尔多斯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科技创新若干政策》和配套实施细则、《鄂尔多斯市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若干政策》及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加强知识产权、发展众创空间等一系列科技创新政策措施。从培育科技创新主体、鼓励转化和引进科技成果、全面引进和培养科技创新人才、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强化财政金融支持等方面,制定了“含金量”较高的“科技创新30条”。广泛持久地开展科技活动周、“三下乡”等活动,提高公众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素养,在全社会营造了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

  二是155户企业享受了税收减免。2019年我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八条享受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优惠的共有29户,共计减免企业所得税9.04亿元。依据第三十条享受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共有126户,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总额为13.9亿元。

  三是科研基础条件不断提升。截至目前,全市建成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4家,自治区级科技创新平台117家。建成自治区级以上众创空间(星创天地)44家,自治区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5个。形成了较完备的科研基础条件。

  四是研发队伍不断发展壮大。2019年,全市研发人员总量6478人,较2010年增长53.7%,按折合全时工作量计算的研发人员为4388.3人年,较2010年增长8.6%。累计引进国外高端人才6人,入选国家科技创新创业人才1人、“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业领军人才1人。

  五是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快速增长。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载体。今年,受5G基站、高新园区IDC数据中心等项目带动,全市新基建投资保持较快增长。

  科技服务更加惠民

  从草原牧民的北斗羊到首个5G智慧社区的应用落地,从智慧物流到智慧园林,一个个科技感十足的生产生活“新姿势”已渗透到各行各业,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科技”。

  近年来,鄂尔多斯市聚焦人口健康、公共安全、应急救援等领域的重大民生需求,进行系统布局,加强协调攻关的成果转化运用,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科技为民、便民、惠民水平不断提高。

  一是网络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持续提升。宽带网络家庭普及率达到80.4%,移动电话用户规模272.65万户,4G移动电话普及率86.15%,4G基站9925个,5G基站258个。行政村基本实现光纤进村,覆盖比例达99.9%。

  二是便民项目亮点纷呈。互联网+“供电、供热、供气”、鄂尔多斯市民一卡(码)通工程、伊金霍洛旗智慧水务平台、市公安局视频及联网工程、智慧教育云安全管理云应用等项目在构建便捷生活、环境安全等方面亮点突出。建成市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立远程医疗管理平台及医学影像、检验检查报告等医疗信息共享服务平台。

  三是雪亮工程成效显著。公安、教育、交通、林业和草原、旅游等领域在全市开展智能摄像头部署。雪亮工程实施以来,全市共建成视频监控约25万路,1660个主要公共场所和重点要害部位共安装视频探头50853个,基本实现全覆盖。

  回看非凡历程,展望未来前景。鄂尔多斯风华正茂,草原明珠光芒璀璨。创新的种子在这里播撒开来,创新的激情正在升腾。科技创新为鄂尔多斯高水平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提供了坚实基础,为鄂尔多斯新时代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开创了新局面。(潘萌)


[责任编辑: 萨其拉图]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