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河套一批“万亩园”为高质量发展赋能
内蒙古新闻网  20-11-15 08:07  【打印本页】  来源: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

  初冬,记者从巴彦淖尔市绿色产业统筹发展办获悉:截至目前,巴彦淖尔市已建成万亩以上现代农牧业科技示范园区35个,累计辐射带动土地111万亩,带动农户3.9万人。

  近年来,巴彦淖尔市依托独特的自然资源条件和农牧业产业优势,全力推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质量进程,以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为抓手,着力建设河套全域绿色有机高端农畜产品生产加工服务输出基地。目前已涌现出一批产业特色鲜明、示范带动效果明显的万亩现代农牧业科技示范园区。

  早在今年5月份,记者在乌拉特中旗乌加河镇双荣村,就目睹了内蒙古巴美优鲜蔬果有限公司流转农民土地,种植万亩红辣椒基地的开播仪式,感受到了村民欣喜万分、踊跃参与的热烈氛围。

  市绿色产业统筹发展办主任王银保介绍说,该市把“发展大产业、净化大生态、落实大项目、搭建大平台、做强大品牌”作为推动园区建设及现代农牧业建设的四梁八柱,把科技信息服务、种子工程、质量认证追溯、病虫害防治、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等服务以计划书、时间表、任务单的形式固化为系统安排。

  “万亩园”不仅意在扩“量”,更在提“质”。该市提出了“亩均综合产值”计算效益的新理念,重点发展包括粮油、果蔬、肉乳绒、饲草、蒙中药材在内的22个优势特色单品,采取系列政策保障、目标激励措施,陆续编印了《巴彦淖尔高质量发展规划(2018-2030年)》《巴彦淖尔市农畜产品标准化生产实施意见》《巴彦淖尔市蒙中药材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19-2021年)》等系列规划、方案、办法,以形成长效、科学的规划遵循。

  “万亩园”所选择的培育对象都是起点高、产业链长的企业。如中以防沙治沙生态产业园、中美金伯利农场等“六大产业”38个市级重点园区都是按照“龙头+基地+农户”模式建设的。

  利用创新土地流转模式的方法,解决阻碍规模化经营发展中的瓶颈问题。扶持金草原、金伯利等“天赋河套”品牌授权企业继续扩量;扶持新华合作社、鲜农公司等一批本土“农”字号龙头企业跟进升级。

  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配套国际国内最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营模式,健全龙头企业与农牧民利益联结机制,推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推动六大产业优势单品基地、园区率先实现一、二、三产业亩均综合产值突破2万元目标,让农牧民在延长产业链中分享更多增值收益。

  据了解,全市“万亩园”建设主基调是科技领先、产业主导,但是各地做法各有不同。乌拉特中旗德岭山镇苏独仑嘎查与山东鲁花集团合作种植订单花生2万亩,重点体现扶贫主题,嘎查已获国家“一村一品”示范镇授牌;五原县隆兴昌镇的万亩园,是以盐碱地改良为重点的别样形式;还有磴口县、乌拉特前旗、杭锦后旗以治沙、旅游等多种形式的万亩园。

  河套果蔬协会会长马军说,“万亩园是里程碑,是河套地区现代农业建设进程的真实写照。”

  随着11个农畜产品入选2019年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加快了巴彦淖尔市农畜产品出口达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进程,今年,又明确了围绕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主体、新动能、新目标“六新”建设高标准园区的概念,建成各级农牧业科技示范园区137个,核心区面积达89万亩,积极探索走出一条产业化、绿色化、品牌化、规模化、区域化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梁海龙)


[责任编辑: 哈丽琴]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