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牧户”斯琴巴特
内蒙古新闻网  20-11-16 11:16  【打印本页】  来源:锡林郭勒日报

  上世纪60年代,中国遭遇“三年自然灾害”,3000多名上海孤儿来到草原,孤儿中的大多数人被蒙古族牧民领养。这些远离故土的孩子在草原母亲的悉心照顾下长大成人,毛登牧场牧民斯琴巴特就是其中的一名。幼年时的斯琴巴特来到锡林郭勒草原后,蒙古族阿妈将他养育成一名真正的蒙古汉子,他的心里始终怀有对草原人民的感恩之情。

  斯琴巴特的母亲心地善良、有着博大胸怀,经常跟儿子说“是牧场给了我工作,我才能在你父亲去世后,将你抚养成人,给你成家,让我老有所养。现在我们生活好了,一定要报答社会、报答牧场”。1998年,毛登牧场职工义务修路,斯琴巴特在母亲的督促下,带上全家帮牧场义务修路、捐款。牧场为了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于每年农历五月十三组织祭祀敖包暨小型那达幕活动,他们全家又齐动员,积极出力,修建敖包、捐款捐物,就是这么一位普通的牧民,为了完成母亲和自己的心愿,默默地坚持着。同时受母亲的教育及熏陶,他始终保持着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斯琴巴特在特殊的身世背景和母亲的感染熏陶下,工作中处处为他人着想。因为工作原因,斯琴巴特需要每天下乡入户,工作范围包括毛登牧场和胜利四队,涉及牧民群众多,每天总能看见他忙碌的身影穿梭于牧户家与企业之间。他经常与汉族干部交流沟通,了解最新政策法规,及时转达给蒙古族同胞,他用自己的努力促进了牧场各民族群众之间的和睦相处。在生产生活中,由于牧民们对电力器材了解甚少,斯琴巴特总能为大家讲解相关知识,涉及器材质量、价格和如何正确使用配置电力耗材,他的乐于助人和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受到牧民群众的一致好评。(刘智)


[责任编辑: 雒扬]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