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镛参加反邪教进校园活动
赵镛参加建党70周年活动
金龙王庙小学送锦旗给赵镛
赵镛到某部队讲课
参观赵镛工作室
东河区消防大队为赵镛送锦旗
□文/图 记者 梁晶晶
“我父亲赵镛曾经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时期丹东大桥的建造工作。1947年,他在吉林省铁路局工作,1951年,他所在的单位为抗美援朝的志愿军修建丹东大桥,当时飞机轰炸的时候,他的脚指头被炸掉了3个……”赵镛老人的小女儿赵世芳回忆道。
就在前不久,赵镛家人还收到了中央颁发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纪念章证明了赵老的曾经,但是他人却已经不在了。
赵镛老人1983年离休后,非常关心青少年教育工作,从1990年开始,他利用之前从事教育工作的便利条件,开始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一干就是30年。他用服务青少年的平凡事迹筑起了他人生的丰碑。
2020年6月16日,那个孩子们爱戴的赵爷爷、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包头市“五老楷模”、“最美五老”,包头市关工委、东河区关工委“五老报告团”宣讲员赵镛永远地离开了。
今天,我们回顾他的事迹向赵镛老人致敬!
坚定信念 只为下一代更好成长
赵镛是包头市多所学校、幼儿园的“故事爷爷”。
赵镛曾经说过:“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如果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做的不好,让他们对党的感情变弱了,那就是我们这一代最大的失误,毕竟将来的中国要交到他们手上。”他一直把对青少年的教育当作己任,始终没有放下过教育工作。
2015年的6月,赵镛第一次走进包头铁路第一幼儿园,从那之后,赵镛就和包铁一幼结下了不解的情缘。以后的每周四下午,赵镛都会准时来到包铁一幼,给那里的老师和孩子们讲红色革命故事。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赵镛给孩子们讲窝窝头、馒头和蛋糕,哪个好吃,也为了让孩子们更客观的认识这些食物。他自己动手在家做了窝窝头带到幼儿园来,让孩子们认识,还不忘嘱咐孩子们要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还要爱惜粮食。”包铁一幼党支部书记赵倩回忆道。经过赵镛多年的红色教育,老师们和孩子们都学习到很多红色故事,也得到了很多的红色教育。
赵镛的身影不仅出现在幼儿园,学校也是赵镛经常去的地方。备课、制作道具、唱红歌,他样样拿手、事事认真。赵一曼的故事、王若飞的故事、周恩来总理的故事以及包头历史等都被他搬到了课堂上。课堂上不仅有互动,还有道具,课后还会将故事延续,同学们会将听故事的听后感写出来,这样的方法让爱国主义教育深深地印在孩子们心中。
市关工委“五老讲师团”的副团长王学昆回忆说:“记得之前讲王若飞故事的时候,赵镛专门到王若飞纪念馆去学习,并在那里义务当解说员。我们还是又一次去参观的时候碰见了他。我们为他的精神所感动。只有深入了解,他才能讲出这些故事。”
赵镛之前有过扮演周恩来总理的经历,讲周恩来总理故事的时候,不管在哪儿,赵镛都会穿上他定制的深灰色西服,将总理的一言一行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2019年4月,赵镛得知自己身患癌症,亲人们要送他去医院治疗,可赵镛却独自买了车票自费去了哈尔滨赵一曼纪念馆、牡丹江八女投江纪念馆、重庆渣滓洞馆等地采风,收集记录历史资料。因为他放不下已经承诺要给有关单位、社区、学校作“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的宣讲报告。从东北回来后,赵镛不顾旅途的疲劳和病痛的折磨,认真整理采风资料,常常摁着肚子备课到深夜。
赵世芳回忆:“我每次回来,就看到我爸桌子上摊开很多材料,他趴在那里不停写着、念着、背着。这就是他为什么每次讲课都很生动,大家都喜欢听的原因,因为他每一次讲课都非常认真的准备。而且针对幼儿、学生、上班的人,同一个故事他会分成几种不同版本去讲述,让所听的人们都能理解。”
“每次回来,我都让他休息休息,别太累了,他总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我得为党的事业做出点事情,这才是共产党人的责任和义务。”赵世芳说道。
赵镛老人的长女赵世霞告诉记者:“因为我父亲和铁一幼还有公园路小学的校领导非常熟悉,在我孙女上幼儿园上学的时候,我想让他帮忙找找人,结果我父亲一口就回绝了。他告诉我,你在哪个片区就去哪上。我是共产党员,我不能干这样的事情。当初我觉得我父亲有点不近人情,但是现在我好像懂了他的想法。”
赵镛就是这么一位信念坚定的人。
不忘初心 把关心下一代视为生命
赵镛常讲:工作上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家里的事再大,也是小事。
2008年5月10日,赵镛应东河区教育局邀请到学校作王若飞英雄故事宣讲报告。在去的路上接到家里人的电话,42岁的儿子突发急性心梗抢救无效去世。突然降临的噩耗,把赵镛震蒙了,瞬间老泪纵横。怎么办?这场宣讲报告讲还是不讲?冷静片刻,赵镛强忍着极大的悲痛,毅然决然地说:“开车,去会场,大家还在等着我呢!”。这场红色宣讲报告在师生们的掌声中结束了,老人才急匆匆离开会场赶回家处理儿子的丧事。
有一年冬天,赵镛骑电动车去十几公里外的九原区作基层宣讲报告,回来后冻得浑身发抖,脸色苍白,手脚冰凉,躺在沙发上,叫吃饭不吃,叫喝水也不喝,昏睡过去。第二天便感冒发烧,输液、吃药半个多月才好。
2016年4月9日,赵镛身体不适,在市中心医院住院做了外科手术,一所学校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邀请赵镛去作宣讲报告。老人接到电话后,二话没说,拔掉正在输液的针头,跳下床,带着没有痊愈的伤口直奔学校。
2019年是赵镛老人宣讲最多的一年,他带病坚持到机关、厂矿、学校、社区等地作正能量宣讲报告155场次。据统计,赵镛老人30年间宣讲1300场,共有7000余人接受教育。
赵镛就是这么一位不忘初心的人。
无私奉献 是他老有所乐的精神支柱
2004年1月,因铁路教育机构要归地方政府,教职工工资待遇出现较大的差别,14名离休干部准备上访。赵镛不愿看到事态闹大,便主动承担了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重任。在工作过程中,赵镛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挫折、委屈和“夹板气”,但是,老人没有气馁、没有退缩,谈心、慰问、走访,联系有关单位。在四个多月的时间里,他用残疾的脚奔波在单位和14名离休干部的家中,仅走访相关部门就达34次。历经波折、费尽千辛万苦,终于化解了矛盾,稳控了上访人员,把问题解决的圆圆满满,用行动促进了社会和谐。
多少年来,赵镛一直情系公益事业,心牵贫困儿童,他所做的好事数不胜数。北京修建亚运会场馆、助残日、教师节、南方水灾、唐山地震捐款共计3000多元;汶川地震后老人及时给江油学校二年级八班学生何攀捐款600元;2010年开始,老人每年为东河区残疾人董云的女儿董雅娜捐款500元,连续几年捐款共计7000多元,帮助孩子完成了从小学到大学的学业。
2018年,固阳县西斗铺镇发生水灾,赵镛通过红十字会捐款1000元……
2019年,担任西河路社区党支部书记的赵镛已患癌症,但他心里却一直惦记着困难五老和居民生活琐事。端午节、中秋节,他自己花600元购买了粽子、月饼亲自送到困难五老家中。站北路冒污水影响车辆和行人通行,包铁一小校门口地下也冒污水,影响孩子们上下学,赵镛立即现场拍照,然后带着资料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使问题及时得到了解决。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赵镛老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虽然患病在身,加上他脚部负伤,不能去防控一线协助社区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但是他带领全家人带头捐款,以尽微薄之力。2月1日,赵镛通过东河区红十字会为湖北武汉捐款1300元。
赵镛就是这么一位无私奉献的人。
赵镛老人就在去世前几天还在惦记着给孩子们作一场“纪念建党99周年红色故事”宣讲报告,躺在病床上还在构思宣讲报告的每一个细节。去世前,赵镛还和家人说:“镰刀、锤头……我想党旗……”这就是赵镛。
他鞠躬尽瘁,尽职尽责,无私奉献,听党话、跟党走,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本色。
赵镛老人生平
1933年7月22日出生
1947年9月,吉林省铁路局工作
1951年,参加丹东大桥修建工作并负伤
1957年—1964年,包铁分局配件厂
1983年,包铁三小离休
1990年,从事关工委工作
200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2020年6月16日去世,享年87岁
赵镛是市、区两级五老报告团成员,生前任东河区西河路社区党支部书记。他曾荣获自治区、包头市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包头市“优秀共产党员”、全市“五老楷模”、“最美五老”等多项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