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林左旗紧紧围绕自治区“五化协同、大抓基层”部署要求,着眼于全旗抓“六稳”促“六保”大局,充分发挥党组织在优化营商环境、助力“放管服”改革中的作用,探索左旗信用联社创新党建与服务发展深度融合模式,着力打造“红色信合”,为推动全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党建与经济发展深度融合,推动产业发展提档升级。坚持金融服务“三农三牧”,紧紧围绕全旗笤帚苗、肉牛、肉驴等主导和特色产业,扎实推进农牧业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信用联社在资金贷款方面的优势,加大信贷投入,有效解决发展中资金问题,为全旗产业发展提供强劲的金融支持。通过创设专门贷款品种、加强镇村社政银联动、单列信贷计划、强化全流程风险管控确保专款专用等举措,优先保障农资生产流通、饲草料生产销售等涉农涉牧类重点龙头企业资金需求;加强种养殖大户信贷服务,特别是笤帚苗、杂粮豆种植,肉牛肉羊养殖大户或专业合作社的农资储备、购置大型农机具等资金支持,助推农村牧区产业集中集聚集约发展。截至目前,累计发放涉农贷款24.7亿元。
党建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架起贫困群众致富桥梁。结合扶贫工作实际,坚持点面结合、普惠和精准结合,精确瞄准建档立卡贫困户,加大对信用良好、有贷款意愿、有就业创业潜质、有技能素质和一定还款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支持力度;全面排查左旗扶贫办推送的贫困户申贷需求,加大扶贫小额信贷政策宣传力度,因村因户施策。对已经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保持扶贫小额信贷支持政策不变、力度不减,发挥信用联社金融扶贫主力军的作用。截至目前,累计对5937户符合贷款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授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2.2亿元,支持3533户贫困户发展产业。“真是太及时了,刚愁没钱买羊,信用联社就送贷上门,还有贴息政策,这下可解了我的燃眉之急。”刚刚办完5万元小额扶贫贷款手续的贫困户王树发高兴地说道。
党建与社会民生深度融合,助力普惠便民政策落实。启动“惠民工程”,将“做小、做散、做精”落到实处。推出“福”字系列便民信贷卡,累计授信4.6万户、授信金额61.4亿元,用信2.33万户、用信金额合计25.9亿元,切实满足全旗各类人群金融需求,实现农信金融服务全覆盖。同时大力推进“信用村”“信用镇”建设,被评为“信用村、信用户”的农牧户可酌情上调一个资信等级,目前左旗一半以上嘎查村已被授信为“信用村”,预计全年减轻利息负担800万元。在疫情防控期间,部分小微企业深陷财务困难,生存面临严峻挑战,左旗信用联社党委创新服务方式,提高金融纾困服务能力,为做强实体经济、扩大就业和改善民生提供金融支持。累计发放复工复产贷款5400万元,为小微企业给予临时性延期还本支持3.1亿元,给予临时性延期付息支持涉及贷款3.94亿元;通过降低贷款利率累计为小微企业让利365万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225万元、支持371户失业人员创业就业。
党建与智慧服务深度融合,打造信合服务红色驿站。今年,巴林左旗以西城街道福山社区为试点,安装便民电子银行设备,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建立便民农信驿站,借助社区网格化管理,让金融服务进社区、进小区,覆盖千家万户,打造真正的“社区银行”;在农村牧区推广POS机、云闪付、聚合支付码使用,方便群众缴费、小额贷款等,提供便捷、安全的服务,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记者 南丁 通讯员 孙建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