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评】因地制宜因人而异
内蒙古新闻网  20-11-17 22:51  【打印本页】  来源: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

  □李振南

  一个村能有几种脱贫方式?兴安盟突泉县永安镇四家子村的故事给出了答案:在发挥定点帮扶单位专长的基础上,搞什么样的扶贫产业,给贫困群众什么样的帮扶举措,只有千差万别,没有一定之规。

  脱贫攻坚作为一号民生工程,关乎贫困群众的利益和福祉。脱贫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贫困户真正摆脱贫困,把日子越过越红火。但是,脱贫的方式却没有固定套路,也绝不能有固定套路。

  很多时候,适合这个村的产业,在另一个村就可能会“水土不服”,让这位贫困户摆脱贫困的帮扶措施,在另一位贫困身上可能收效甚微。脱贫攻坚难在精准、贵在精准,既要因地制宜发展符合当地优势的特色产业,更要因人而异挖掘贫困户内生动力,才能找准症结、对症下药,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彻底除“穷根”,拔“病根”。


[责任编辑: 张莉 ]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