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秀春:勾勒富美哈拉乌苏新画卷
内蒙古新闻网  20-11-18 09:41  【打印本页】  来源:通辽日报

  科左后旗哈拉乌苏嘎查是一个蒙古族群众聚居的嘎查,是全市22个深度贫困嘎查村之一。2018年4月,黄秀春受组织委派到该嘎查担任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队长。两年多来,他坚守初心、不畏苦累,倾力付出、无悔奉献,始终坚守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

  驻村后,黄秀春挨家挨户与村民唠家常、宣传政策,倾听大家对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意见建议,认真了解村民所想所求。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他发现嘎查“两委”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不强,发展经济和推进脱贫能力较弱。为改变这种状况,他把党建促脱贫作为建强村党支部的有力抓手,从“三会一课”等党内政治生活抓起,以种植养殖技术辅导、支部书记上党课、义务劳动等形式,定期组织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建立微信群,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宣传党的扶贫政策和民族政策,全力抓好全嘎查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协助完成嘎查“两委”班子换届工作,积极发展新党员,帮助培养3名年轻有为青年农民成为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后备干部3人,为支部注入了新鲜血液。积极开展“移风易俗助力脱贫攻坚”主题活动,使广大群众自觉养成抵制不良风气、反对铺张浪费的良好习惯。开展“好媳妇、好婆婆”“三美一净示范户”“脱贫示范户”等评选活动,树立先进典型,弘扬社会正气。

  同时,协调移动公司在嘎查内建立2个基站,解决了信号弱和无宽带问题;协凋市委宣传部投资10万元,修建了一处占地15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购置了多功能音响设备和演出服装,并邀请市民族歌舞团和科左后旗乌兰牧骑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活动;协调旗政府投资45万元,建设了占地260平方米的民族手工艺扶贫车间,协调内蒙古戈壁皮雕艺术有限责任公司和通辽市豁尔沁蒙古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举办2期培训,并签订订单合同,促进了蒙古族皮艺、刺绣等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传承,实现了农牧民素质提升和就地就业增收。

  “扶真贫、真扶贫”是黄秀春驻村以来坚守的信念,通过多次与嘎查“两委”班子、贫困户商议,针对房前屋院田地多的实际,引导贫困户大力发展鸡心果、胡萝卜、地瓜、土豆等庭院经济作物。2018年,栽植鸡心果3600棵,种植胡萝卜23亩、地瓜18亩、土豆30亩,并与通辽市蔬菜瓜果协调会达成了订单种植协议,按市场价格统一收购,保证了农户稳定增收,推进了种植业结构调整。

  培育和发展产业是提高脱贫质量的根本出路和稳定脱贫成果的根本保障。一年多来,他认真落实金融扶贫、产业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社会扶贫等各项政策,让党的扶贫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结合实际,帮助171户贫困户落实小额贴息贷款843万元,用于发展黄牛和肉羊产业;落实产业发展项目资金382.8万元,购买基础母牛405头、羊720只;建设青贮窖池156座,发展高效节水农业4800亩,打机电井120眼。通过产业扶持全嘎查贫困群众达到人均2.5头牛和10只羊,实现了稳定增收。各项扶贫政策的有效落实使哈拉乌苏嘎查脱贫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贫困发生率由20.9%下降到1.498%,实现了整村退出的目标。

  黄秀春总是把群众的事当做自己的事,把实事办到群众的心坎上。2017年末,贫困户包莫日根查出白血病,这让本就贫因的家庭雪上加霜。得知这一消息后,黄秀春组织动员嘎查“两委”班子、党员和村民为包莫日根捐款10000元,并为其一家协调办理了低保;贫困户包哈达患有重度肺结核病无劳动能力,妻子精神残疾不能自理,儿子还在读书。经过走访了解到他家的情况后,黄秀春主动协调市传染病医院帮助包哈达办理入院手续,并减免了医药费。同时,联系机关干部职工为其捐款4550元,协调旗民族职业高中为其儿子减免了学杂费。

  黄秀春在扶贫工作中真正做到沉下身子、静下心来,时刻牢记自己第一书记使命,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共产党人的责任和担当,抒写了一名扶贫干部的情怀与坚守。(记者 王诺敏)


[责任编辑: 雒扬]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