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服务资源 扩大基层党建“朋友圈”
内蒙古新闻网  20-11-19 10:54  【打印本页】  来源: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

  友谊、康居等11个社区建成为老服务餐厅,建华北社区启动了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不同领域的专业服务;“鸿雁图书悦读”“书香玉泉”“少儿公益读书会”营造出全民读书的良好氛围;“战疫情线上公益课堂”“行走的少年宫”助力青少年全面发展;丰富多彩的“五个一百进党群”活动吸引广大党员和群众积极参与,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这一件件事关民生的实事儿,都是以项目的形式由玉泉区融合党建联席会议理事会设立的7个专业委员会来承接,通过项目化运作,合力解决各类群众需求,不断提升为民服务质量和水平。”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张建红说。

  今年,在推进城市基层党建迈上新台阶的过程中,呼和浩特市玉泉区探索走出了一条“融合党建”之路,坚持用系统思维谋全局、用系统方法聚合力。

  他们率先成立了1个区级融合党建联席会议理事会,设立医疗健康、文化艺术、宣传宣教、社会服务、政法综合、经济发展、教育科技7个专业委员会和9个街镇分会,形成“泉民行动”的“1+7+9”的融合党建新体制。

  通过多部门“大合唱”,不断扩大城市基层党建“朋友圈”。整合行业资源,下沉服务力量,全域协同共治,形成横纵相连的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服务体系,为解决民生问题提供坚实保障,推动各类要素资源向基层集中。

  “以前,想帮居民解决点事儿,可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现在好了,遇到难题我们第一时间找党建专业委员会协商,能给居民解决的事儿越来越多了!”玉泉区鄂尔多斯路街道康居社区党支部书记周瑞荣深有感触地说。

  “中心的工作人员很热情,项目也挺多,我现在每天来体验20分钟的养生桶,感觉很好,谢谢社区对我们老年人的关爱!”建华北街社区老年居民包民权高兴地说。

  城市基层党建“朋友圈”大了起来,如何利用好这个“朋友圈”办好群众所急、所需、所盼的民生实事,玉泉区下足了功夫。

  玉泉区创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模式,以“为民服务3项清单”制度为抓手,聚焦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各级党组织通过采取定期召开座谈会、设立意见箱、入户走访、开设留言专栏等多种方式,广泛向群众征求需求,汇总形成“居民需求清单”,解决群众真正“要什么”的问题。

  通过走基层、摸实情、召开党建联席会和座谈交流等形式,明确驻区单位、社会组织、志愿者、物业等各类主体能为居民提供的服务资源等,汇总形成“辖区资源清单”,真正做到摸清辖区资源“有什么”。

  然后,将居民需求清单和辖区资源清单进行有机衔接、精准对接,通过召开民生实事项目会商会议,经各街镇、社区党组织集体研究后,形成“服务项目清单”,把群众诉求项目化及时加以解决,真正明确为民服务“做什么”。

  今年以来,玉泉区梳理整合政策、人才、技术、服务、场地等5方面502项资源,以项目的形式由7个专业委员会承接社区居民群众养老、儿童照料、医疗健康等方面332个事关民生的“重要实事”,解决居民需求771件。

  前不久,呼和浩特市首家“心理茶馆”正式在玉泉区三里营东社区党群活动服务中心落户安家。社区党支部通过前期问需于民,后期党建专业委员会协商合力,引进专业的社会组织为居民提供专业的心理健康服务。

  “现在工作压力大,感觉总是情绪失控,自从有了心理茶馆,我经常过来和心理老师喝茶聊天、参与团体活动,我的状态有了很大改善。”三里营东社区居民田女士说。

  小区的路通了、家里的暖气热了、社区活动也越来越丰富了、解决老人吃饭难的为老餐厅开业了、社区的心理健康咨询室也建起来了……一件件“问需于民、解民所困”的事儿在“朋友圈”的合力下都有了着落。(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郑学良 实习生 王然 黄金星)


[责任编辑: 李慧宁]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