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条示范带串起美丽乡村的多彩未来
内蒙古新闻网  20-11-19 18:16  【打印本页】  来源:赤峰日报

  林西县大营子乡富康新村。记者呼格摄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新旗帜和总抓手。2018年,我市乡村振兴战略扎实起步,七条乡村振兴试验示范带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发挥优势,构建起乡村振兴的大格局,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20字方针,稳步推动乡村振兴工作行稳致远。

  星光不负赶路人,临近“十三五”收官之际,回望来时路,我市七条乡村振兴试验示范带,气势如虹,串连起美丽乡村的多彩未来。

  近年来,敖汉旗在振兴试验示范带建设过程中,依托品牌效应打造敖汉小米产业带、规模化肉牛养殖产业带、高效设施农业产业带,努力实现农业提档升级,让一幅产业兴旺的发展画卷在敖汉大地徐徐展开。

  被誉为“玉龙之乡”的翁牛特旗积极打造文旅产业、现代农业产业、生态养殖产业等,组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带,为全旗高质量发展注入蓬勃动力,让农民的幸福指数芝麻开花节节高。

  23年前,宁城县设施农业走出了属于自己的第一步。今天,该县设施农业基础雄厚,形成一条属于自己的设施农业产业带。目前,全县果树经济林面积达23万亩,产值6.8亿元;设施农业年产蔬菜116万吨,产值46亿元,带动农民人均增收2.65万元;肉牛存栏42万头,从业农户2万户,人均增收2.1万元。

  喀喇沁旗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精心设计“牛家营子镇中药材—锦山镇田园综合体—王爷府镇硬果番茄—马鞍山村山葡萄及乡村旅游—西桥镇雷家营子村乡村旅游及林果产业带”和“一条龙”式乡村振兴试验示范带,实现乡镇有产业、村村有特色,打造山中有宝、林中有果、田里有粮的新型农业农村发展模式,进一步保障农民增收致富,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人民幸福。

  红山区借助自身区位优势,以路为带、以文为魂,形成集综合生产种植、旅游观光等于一体的综合发展产业带,探索出一条乡村振兴发展新道路。

  松山区利用重点产业项目优势,积极发展乡村振兴试验示范带,以带促点,提升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元宝山区通过发展生态文明、龙头企业穿针引线,充分发挥自身工业和农业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带,促进本地区乡村经济社会水平不断提升,激发群众发展内生动力,建设更加美丽富饶的新乡村。

  为进一步建设美丽乡村,我市印发了《赤峰市2019年乡村振兴试验示范带(嘎查村)建设方案》,指出全市在继续推进七条乡村振兴试验示范带建设基础上,2020年,在其他5个旗县区各抓10至20个示范嘎查村建设乡村振兴示范村。在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下,将一个个嘎查村变为山川花果飘香、田野绿波荡漾、村庄鸡犬相闻的美丽乡村,进一步提升农民的幸福感、获得感,过上属于自己的小康生活。(记者 乔磊晶)


[责任编辑: 巴菊媛]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