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化翻天覆地 生活幸福满满 ——达茂旗奋力书写脱贫攻坚满意答卷
内蒙古新闻网  20-11-20 10:11  【打印本页】  来源:包头日报

  达茂旗委、旗政府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紧盯“一高于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奋力开启尽锐出战、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新征程。

  “决不落下一个贫困群众”,是达茂旗委、旗政府对全旗12万群众的庄严承诺。按照“旗县抓落实”的主体定位,达茂旗成立以旗委书记任组长的全旗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构建“一把手负总责”、“全旗一盘棋”的工作格局,高标准编制《达茂旗脱贫攻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和产业、教育、住建等18个扶贫专项实施方案,围绕“五个一批”、落实“六个精准”,分类施策,真抓实干,吹糠见米,确保贫困人口如期实现脱贫。

  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在于是否精准。决战贫困,达茂旗突出精准,处处下好“绣花”功夫。

  ——扶持谁。切实加强动态管理,定准靶心,不漏一户,不少一人。2014年,达茂旗47个嘎查村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737户3830名,贫困发生率4.72%,人均纯收入只有2090元,部分嘎查村基础设施还十分落后,实现脱贫致富、过上富裕生活仍然是贫困群众最现实、最强烈的愿望。

  ——谁来扶。坚持尽锐出战,市旗乡各级干部结穷亲,一帮一、实打实。47名市旗干部担任第一书记、158名干部驻村、36名旗级领导包联和724名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定点帮扶全覆盖。

  ——怎么扶。各级干部拿出真情实意,各级各部门拿出真金白银,干群同心真抓实干,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户施策,出实招、见实效。2014年以来,达茂旗有效整合各类扶贫资金4.6813亿元,确保脱贫攻坚“粮弹充足”。

  通过精准施策,达茂旗“五个一批”措施迅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发展生产和就业脱贫一批,1773名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中务工就业527人,实现家门口就业。为194户发展生产投放金融扶贫贷款450万元,累计投入产业扶贫资金7166万元,实施产业项目250个,扶持在乡务农的1246名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口发展黄芪种植、肉牛肉羊养殖等主导产业,实现有劳动能力贫困户都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扶贫模式,依托天创黄芪、康福、丰域合作社等7家企业,与无劳动能力贫困户直接建立稳定利益联结机制,在脱贫攻坚与建设现代农牧业相结合的路子上稳步前行。

  易地搬迁脱贫一批,601户1263人在建成的103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切身体验一步住上新房子、快步过上好日子的舒适生活。此外,167户418人享受危房改造,土房、危房彻底“消灭”,农村牧区人居环境大力整治后得到进一步改善和提升。

  发展教育脱贫一批,213户236名贫困学子获享教育资助,摆脱无钱上学、贫穷落后的命运。

  生态补偿脱贫一批,50人成为生态护林员,669户1505人获享生态补偿,见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社会保障兜底一批,扎实做好低保及扶贫“两项制度”衔接,364名贫困人口纳入低保救助兜底保障、19名贫困人口纳入特困供养保障,幸福生活每一天。实施贫困户住院“先诊疗、后付费”,住院结算“一站式”服务,全额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代缴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商业补充保险,2883名贫困人口受益,实现无劳动能力贫困户都有稳定的兜底保障措施。

  一个个鲜活的数字,无不跳动着令人心动的音符。2014年以来,达茂旗92个结对帮扶单位帮扶物资2696万元;筑牢防止返贫致贫防线,加强“志智双扶”,不断激发调动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新建和维修分散式单井6眼、安装分散式单户水处理设备1731台,贫困户安全饮水隐患全部解除;嘎查村活动阵地、文化活动室、医疗卫生室和通村道路、生活用电全面达标;广播电视、通讯网络走进千家万户;嘎查村集体经济平均收益达到5万元。2017年,达茂旗2个区级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2018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清退346户947人,剩余1391户2883名贫困人口在2019年全部脱贫,现有已脱贫享受政策的1074户2113名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9970元,标注稳定脱贫不再享受政策的317户770名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11538元。

  如今的达茂旗,贫困群众再也不愁吃、不愁穿,安全饮水、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安全住房都得到了充分保障,贫困户收入显著提高,人居环境和生活水平发生了历史性巨变。(记者李娜通讯员原晓婷)


[责任编辑: 王彤]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