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汉旗金厂沟梁镇刘献沟水保工程。记者徐颖佳摄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很关键。“十三五”期间,我市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治理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优先保护草原森林,践行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林草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今年初,第二批国家森林乡村名单公布,我市的24个行政村入选,至此全市共有48个行政村荣登该名单。从2017年获评“国家园林城市”到“全国生态文化村”数量居自治区首位,我市越来越多的地方登上生态建设光荣榜,描绘出一幅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画卷,彰显了“十三五”期间我市生态建设成就。
赤峰,浑善达克、科尔沁两大沙地穿境而过,沙化土地面积占全市总土地面积近三分之一,是北方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和生态安全屏障,关系着全市460万各族人民生存发展和京津辽沈地区生态安全。如何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贯穿到生态保护和治理及经济社会发展中,筑牢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市委、市政府一直在努力前行。
“十三五”期间,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不断加大林草生态建设修复力度,加强林草生态保护,深入推进城乡绿化美化,积极开展林草改革,为全市经济发展创造更大空间。截至2019年末,全市森林面积4547万亩,森林覆盖率为35.78%,活立木蓄积量6849万立方米,草原面积8600万亩,草原综合植被盖度60.47%。
丰富的林草资源反哺了脱贫攻坚,成为山区、沙区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渠道。“十三五”期间,我市通过引导群众参与工程建设、参与生态保护、发展林草产业、落实补助政策等措施,全市林业总产值达到76.6亿元,选聘建档立卡贫困群众4078人担任生态护林员,带动近万人实现增收和稳定脱贫。同时,通过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让2.2万名贫困群众受益。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财富,蓝天也是幸福。能够成为自治区生态建设获得荣誉最多的城市,得益于我市自上而下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和自下而上守护好碧绿、蔚蓝、纯净的坚定决心。绿色的幸福感,是全市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实现美丽中国的赤峰责任与担当。(记者 张斐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