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近年来,扎兰屯市高度重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坚持党建引领,切实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中,通过不断夯实基层组织、健全制度措施、加大扶持力度、注重典型示范等举措,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有力地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
走进卧牛河镇五星村杂粮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一派繁忙景象。大型谷子加工机器震耳欲聋,粒粒金黄的小米被灌装封袋,工人们紧张地忙碌着。陶俊山是卧牛河镇五星村四组村民,如今在合作社打工,当问到今年收成如何时,他高兴地算了笔账:“我家往年大地种的都是玉米,一般一亩地能打1000斤左右,能卖七八百元钱。今年,村里合作社建了小米加工厂,我改种谷子了。种谷子,一亩地产500斤左右,能卖一千四五百元钱,比种玉米增收一倍。现在村里有了杂粮加工厂,种谷子销路不愁。我们种地更有信心了,明年还想多种一些。”
年初以来,五星村党支部带领着“两委”班子成员一直在风风火火地忙碌。一边防疫,一边做调研、选项目,向镇党委提交小杂粮深加工项目申请。该项目采用“党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管理模式。建设食品安全级生产加工车间和仓储配套设施,引进国内先进加工一体化生产线。如今,加工车间已经投入生产。预计今年加工小米300吨,收益24万元左右,直接带动100至300名农民从事杂粮生产,安置40多人就业,间接带动杂粮包装业、运输业、物流业和杂粮加工业发展。
五星村党支部书记苏成新介绍说:“现在大家积极主动来签订谷子种植订单,因为它产量高。种植的谷子村里直接收购,加工完销售。这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也带动了村民增收致富。”
扎兰屯市还积极打造一批特色优质农产品种养示范基地,推进优势特色农业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专业化服务,拓展集体服务项目,增加村级集体收入。探索发展乡村旅游,立足乡村特点、优势、资源及特色产业,鼓励村级集体依托农业产业、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农耕文化等资源优势,积极发展生态观光、农家乐、农耕体验等乡村旅游项目,拓宽集体增收渠道。稳步发展体验农业、创意农业、会展农业等新业态,鼓励村级集体依托传统特色农产品、手工艺品、农创产品等,拓宽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带动当地特色种养殖、加工和包装、仓储物流等相关产业发展。
目前,扎兰屯市正式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1485个,覆盖全市所有乡镇及村屯,成员总数1.9万户,出资总额11.7亿元,带动农户4.5万户。涵盖种植、养殖、加工、农产品购销、农机服务等所有涉农服务门类。其中国家级示范社11个,自治区级示范社13个,呼伦贝尔市级示范社36个,有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10个。
(常乐赵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