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李岸通讯员张鑫
“终于有了工作,终于可以为家里减轻些负担了,我非常高兴。”说这话的是白云鄂博矿区惠德养老产业园辅助性就业中心一名硬笔组装工,由于身体残疾,一直赋闲在家。在民政、残联等部门的大力帮助下,他通过专业的技能培训,终于找到了一份工作,非常开心。
在决战脱贫攻坚之年,白云矿区聚焦城市脱贫攻坚难点,把低收入群体幸福提升工程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深入建立完善各项工作机制,举全区之力不断拓展救助手段,不断丰富救助内容,不断提高救助标准,幸福提升工程按下了快进键,产生了加速度,实现了全覆盖,矿区低收入群体的幸福感、安全感和获得感显著提升。
摸清困难群体底数。白云矿区全面开展了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摸底排查工作,重点对近几年退出低保救助以及大病、残疾、离异、鳏寡等特殊群体进行排查,做到纳入救助的低收入群体及贫困边缘人员底数清晰、信息准确,发现有返贫倾向和致贫迹象的人员,第一时间建立台账,纳入监测预警范围,做到了不漏1户,不落1人。截至9月底,全区确定建档立卡123户188人,其中低保人员89户139人,低收入贫困人员34户49人。
实施临时救助办法。加强临时救助与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政策衔接,对一般社会救助制度暂时无法覆盖的困难群众,建立了临时救助补充实施办法,启用临时救助备用金积极开展先行救助。截至9月底,临时救助21人3.39万元。
健全部门共助机制。根据贫困家庭分类情况,分析贫困原因,全区各部门根据自身职能有针对性地为其解决困难。财政局开通救助资金发放“绿色通道”,做到发放及时足额。人社局举办低收入人员就业培训,开发公益岗位40个,已帮助3人实现就业;卫健委与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员签订家庭医生服务项目,定期提供医疗服务。网络公司、百灵社区、惠德健康养老产业园共同为65周岁以上低保、低收入人员及“三无人员”提供居家养老服务。民政、财政、教育等部门多方争取,2020年前三季度共救助贫困学生15名,其中大学生5名,初中和高中生10名,累计发放救助金7.5万元。
完善社会救助体系。逐步健全完善以最低生活保障为主,以特困供养、临时和慈善救助为补充,以各项优惠政策为配套的社会救助体系。利用居民家庭信息核对平台,整合各级资源,基本实现了各类社会救助形式审批程序化、操作阳光化、管理动态化、保障分类化、发放社会化,有效保障了各项社会救助公开、公平、公正,截至9月底,共发放各类救助金109.0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