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村换新貌 百姓乐开颜
内蒙古新闻网  20-11-23 21:35  【打印本页】  来源: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

  “您订的白面、莜面下周可以送去”

  “我们村的农家鸡特别适合冬季滋补,鸡蛋也有营养”

  “买土豆可以微信下单”

  ……

航拍镜头下的壕口村。

  入冬以来,尽管天气寒冷,但包头市固阳县怀朔镇壕口村却一派火热,在“第一书记”于树杰带领下,村民们正在忙着销售村里自产的农副产品。

  

丰收的喜悦

  壕口村曾经是国家级贫困村,总户数640户,2290人。这里十年九旱,靠天吃饭。2014年4月,于树杰受中国二冶集团委派,来到壕口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五十而知天命。那一年,当过兵的于树杰带着使命,凭着能吃苦、不服输的劲头,立下了军令状:不脱贫就不回家!  

土豆蛋蛋成为了村民增收的“金蛋蛋”。

  2000多个日日夜夜,于树杰写下了厚厚的民情日记:争取资金恢复4000亩滴灌种植、推广种植400亩马铃薯、发展大红公鸡养殖……  

在于树杰(右)的带领下,村里成立养鸡场。
散养的农家鸡。

  把收成变收入,在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同时,于树杰又“变身”推销员,线上线下齐发力,土豆、白面、莜面、农家鸡、土鸡蛋……壕口村的农副产品远近闻名,圈粉无数。凭借着全村上下的努力,2018年底壕口村如期脱贫。

村里的农副产品在市区很受欢迎。

  如今走在壕口村,看到的是一张张洋溢着幸福的笑脸。高国珍、赖长凤以前是贫困户,说起村里的变化,夫妇俩打开了话匣子:“以前村里都是土路,环境又乱又脏,现在一座座大瓦房错落有致,一条条村道连接到家家户户,还有超市、卫生室、图书室,真是享福啊!”(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孟和朝鲁 来春誉)


[责任编辑: 雒扬]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