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境兴则边疆稳,边民富则边防固。近年来,乌拉特后旗以“边疆流动党校”为重点,进一步凝聚守边固边兴边力量,全力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逐步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组织活力转化为发展活力、把党建成果转化为发展成果。
突出针对性,建立讲师团队
针对牧区党员教育短板,创新开展“边疆流动党校”培训活动,把爱党爱国、守边戍边、民族团结等内容作为思想教育重点,按照牧区党员“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培训什么”的原则,采用“招标”式管理打造多元优秀的师资队伍。“招标”以旗委党校为主体,注重从农牧业、经济、司法、卫计、就业等部门及苏木镇吸收政治素质好、表达能力强、专业功底深的骨干人员参与“竞标”,特别是注重从种养殖大户、致富带头人、非遗传承人、田秀才、土专家、退职老书记中选拔蒙汉兼通的“草根达人”,让真正有知识、有经验、有技术的能人为基层群众传经送宝。
突出导向性,创新宣讲方式
结合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和“最强党支部”建设工作,不断创新“边疆流动党校”宣讲方式。由全旗80、90后优秀青年干部组成的青春党支部借助主题党日的开展,定期组织支部党员深入牧区,为牧区党员群众送去最新鲜、最实在、最贴切的理论宣讲。开展牧民素质提升行动,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党员中心户”“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以嘎查小组网格为单位,通过党员流动综合服务队、网格员推行“微教育”,把党的最新政策送到牧区深处,把党课宣讲送进党员家中,使牧区党员离“家门口的课堂”更近一步。
突出实效性,体现民族特色
利用“边疆流动党校”灵活性、针对性、贴近性、多样性强的优势,大力推广讲授式、案例式、体验式、共享式学习,实现了牧区党课一起上、党日一起搞、党务一起亮、培训一起抓、党员一起评、氛围一起造、典型一起树,进一步增强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党性意识、责任意识和发展意识。通过开展国防教育、国门教育和传承民族文化,使牧区党员群众进一步牢固树立护边有功、守边有责、戍边光荣的意识。此外,“边疆流动党校”还通过精讲一堂党课、推广一项技术、树立一个榜样,帮助群众理清发展思路、找准致富方向,进一步提升党员服务基层、服务民生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