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牛”力,发牛财
内蒙古新闻网  20-11-24 20:41  【打印本页】  来源: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

  “养母牛一年下一个牛犊,喂一年,净利就能有8000块钱。现在我家有7头基础母牛,脱贫致富不用愁了。”说起养牛,兴安盟突泉县六户镇钢铁村的高玉株打开了话匣子。

  高玉株家3口人,已经68岁了,老伴儿谢广林因脑血栓后遗症常年卧床不起,生活基本不能自理,她和儿子扛起了生活的重担。2015年,他们家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看到钢铁村的村民都靠养牛脱贫致富了,年近七旬的高玉株也动起了养牛的心思。

  在村党支部书记的鼓励下,高玉株利用扶贫产业项目资金购买了3头基础母牛,三年来已累计获益28400元,牛存栏已经达到7头,其中3头带孕。按照目前的市场行情,售出后可增收约3万元。

  2018年突泉县实施“牧业再造突泉”以来,六户镇党委、政府以发展肉牛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壮大村集体经济为目标,强化政策宣传和示范引领,紧盯金融信贷扶持政策,通过积极对接、上门服务、自主购牛、技能培训、防疫服务等方式推动全镇牛产业发展。截至目前,六户镇共有养殖户2995户,牛存栏达到18905头,累计增长约540%,其中2020年新购牛8749头,全年累计发放“牧业再造突泉”贷款1078户5795万元。(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赵弘)


[责任编辑: 巴菊媛]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