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记者来到阿左旗宗别立镇茫来嘎查的梭梭林,看到成片的梭梭已褪去夏日青翠的外衣,显得苍凉而壮美。
记者见到嘎查牧民王会军时,他正在自己经营的梭梭林地里挖苁蓉,他边擦汗边指着身边的一小堆苁蓉说:“这些是我刚挖的,大概有5公斤,按照今年的行情,这些可以卖200元左右。”
茫来嘎查地处乌兰布和沙漠西南缘,过去这里遍地黄沙,几乎看不到植被。“那时候经常刮风,白天出门睁不开眼,一夜过去沙子堆在门前推不开门都是常事儿。”王会军说。为改善当地生态环境,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2012年,宗别立镇鼓励农牧民大力种植梭梭,王会军当年便种植了1100亩梭梭,之后每年都会种一些,目前已累计种植梭梭4015亩。2015年,王会军在梭梭林里接种了1100亩苁蓉,2018年开始采挖苁蓉,当年春秋两季收获苁蓉4吨左右,共卖了6万多元。2019年,他被镇综合保障和技术推广中心聘为护林员,职责是看护生态林,每年可领取2万元的工资。如今,王会军家的收入节节攀升,日子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王会军只是宗别立镇通过防风固沙生态建设实现农牧民增收的一个缩影。多年来,该镇按照阿左旗“生态立旗”和“保护与建设并重、保护为主”的生态治理原则,通过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退牧还草、公益林补偿等国家重点生态工程的实施,依托政策驱动、科技推动、产业拉动等多元机制,不断加大生态保护建设力度。同时,积极创新防沙治沙新模式,把发展特色生态产业作为调整农牧业产业结构、促进农牧民增收的重点,加快推进梭梭苁蓉产业基地建设。2011年,宗别立镇在茫来嘎查建立了梭梭苁蓉产业基地,经过技术人员的试种总结推广,梭梭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目前该镇人工梭梭林面积达43万亩,与公益林、飞播林连成一片,形成了东西长37公里、南北宽23公里的绿色防护屏障,有效阻止了乌兰布和沙漠的东移,使贺兰山、黄河及乌吉铁路线得到有效保护。
2015年以来,该嘎查农牧民累计在梭梭林接种苁蓉5.1万亩,年均产苁蓉20至30吨,受益农牧民28户120多人,户均增收3万元,有的甚至达10多万元。“目前茫来嘎查接种苁蓉的梭梭林面积约十分之一,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只要科学规范接种采挖,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就会持续显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也会越走越宽。”阿左旗宗别立镇综合保障和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徐利锋说。
(魏强)